当前位置:主页 > 大学学报 > 南大核心 >

《安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大核心CSSCI社科期刊简介及投稿要求

发布时间:2017-11-13 15:41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刊名: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主办:  安徽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安徽省合肥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1-5019
CN:   34-1040/C
邮发代号: 26-42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创刊时间:193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学报简介

刊名: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60年,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大学主办,是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大16开,逢单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期刊定位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始终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学术性、理论性、原创性、前沿性的标准,以学术为本位,以质量为生命,主要刊登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

所获荣誉

1999年、2002年、2006年,本刊连续三届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1999年、2004年、2009年被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安徽省教育厅评为“安徽省高等院校优秀学报”;2009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2010年获得“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称号,“徽学”栏目被评为“特色栏目”。

主要栏目

常设栏目有哲学、语言文学、法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新闻学、教育学等,重点栏目有徽学研究、汉语言研究、古文字研究、古代文学研究、大洋洲文学研究、道家文化研究、西方哲学研究、淮河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安徽近现代人物研究、泛长三角研究等。

收录情况

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南京大学)、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1]

编委会

主任委员 吴春梅[2]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达敏、王荣科、卞 利、方爱东、朱 跃、许俊达

李光龙、李远行、华国庆、汪金兰、陆建华、吴怀东

杨俊龙、张能为、周 乾、姜 红、徐在国、钱士茹

投稿须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双月刊,大16开,逢单月出版,主要刊登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常设栏目有哲学、语言文学、法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新闻学、教育学等,重点栏目有徽学研究、汉语言研究、古文字研究、古代文学研究、大洋洲文学研究、道家文化研究、西方哲学研究、淮河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安徽近现代人物研究、泛长三角研究、近代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等。

本刊热忱欢迎作者投稿,在投稿前,请仔细阅读以下条款:

1. 本采编系统是本刊接收投稿的唯一渠道,本刊对除此之外的任何投稿以及由此导致的任何结果均不予承认。

2. 来稿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观点正确。

3. 来稿应为原创性成果,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前沿性。

4. 来稿必须注明“专投本刊”,不能一稿多投。

5. 来稿必须署名无争议。

6. 本刊对所发稿件享有(1)纸型版、网络版、其他电子版的复制、发行权;(2)汇编权。本刊付给作者的稿酬已包含这些权利的使用费。对(1)(2)两项权利,作者如果不预先特别声明,则视同默认。

7. 本刊对稿件有删改加工权,作者如果不预先特别声明,则视同默认。(删改加工只会在必要时进行)

8. 本刊为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本刊付给作者的稿酬已包含数据库使用费。作者如果不预先特别声明,则视同作者对数据库收录无异议。

9.前三款(6、7、8三款)中的“预先特别声明”,是指作者向本刊投稿时,须在稿件醒目位置,以醒目的字体、字号,明确无误地声明不接受本刊的(1)纸型版、网络版、其他电子版的复制、发行权(2)汇编权(3)删改加工权(4)数据库收录权等。

10. 本刊稿件处理期限为3个月,如果3个月内没有接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

11. 来稿一经刊用,即付给稿酬,并赠送该期刊物2本,优稿优酬。

12. 本刊发表的论文同时在本刊网站发布(读者阅读、下载均为免费),作者如果不预先特别声明,则视同默认。

13. 来稿的形式规范:

(1) 文题:尽量不超过20个字(不含副标题,副标题也不宜过长)。

文题请同时提供英文翻译。

(2) 作者姓名及单位。

请同时提供单位地址、邮政编码。

单位请同时提供英文翻译。

(3) 摘要:摘要必须是独立的和自含的,也就是说,摘要应当是独立于本篇文章而存在的,因此摘要中不要出现“本文论述了”、“笔者”等字样。“摘要”二字就已经含有“通过论述或事例,作者认为:”的意思,因此,要用客观的文字把文章的要点或主要结论写出来,让读者看过摘要后能大致明了文章内容(作者的研究成果),起到导读的作用。

摘要以不超过200字为宜。

摘要请同时提供英文翻译。

(4) 关键词:3-8个(关键词选定的基本原则:每个关键词都要与文章内容契合,概念不可太大,也不要过小,可从方便网上检索的角度考虑)。

关键词请同时提供英文翻译。

(5) 基金项目:如果论文是项目成果,请按“项目名称(项目号)”的形式写出。项目名称与项目号两者都要有。

(6)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单位(大小单位都要写清,如: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及所在省市、邮编,职称或学位。

(7) 引用及注释规则

a. 来稿必须实引。

b. 引用文献的标注方法采用页下自动注的方式,用①、②、③上标的形式,每页重新编号。说明性的注释也采取这种形式,与引用文献不加区别。

c. 引用文献不能太少。

d. 基本文献不能转引。

(8)常用的几种引文注释格式:

a. 著作

标注顺序:责任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例: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b.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题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析出文献作者和文集编者相同时,后者可以省略)

例:

范文澜:《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41页。

陈序经:《东西文化观》,邱志华编《陈序经学术论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34页。

c. 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

①期刊

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章名/期刊名/年/期/起止页码。例:

裴德海:《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价值向度》,《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第1-5页。

②报纸

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章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次。例:

肖凤:《善良的雨果》,《中华读书报》2009年3月18日第4版。

d.未刊文献

标注顺序:文献标题(用双引号,引用者自拟标题的则不用引号)/时间/藏所/ 编号。例:

“傅良佐致国务院电”,1917年9月1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北洋档案1011—5961。

陈云致王明信,1937年5月16日,莫斯科俄罗斯当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藏,495/74/290。

e. 外文文献

①引用专著(编著、译著)依次注明:作者/书名(斜体,主体词首位字母大写)/出版地及出版机构/出版时间/页码。例:

G.E.Mingay,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Countryside.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Publish Press, 1990, pp. 92-93.

②引用期刊中的析出文献依次注明:作者/文章名/刊物名(斜体)/卷期号/出版时间/页码。例:

Heath B.Chamberlain, On the Search for Civil Society in China. Modern China, vol. 19, no. 2(April 1993), pp. 199-215.

引用文集中析出文献依次注明:作者/文章名/编者/文集名(斜体)/出版地点、机构及时间/页码。例:

R.S.Schfield, Tht Impact of Scarcity and Plenty on Population Change in England. In R. I. Rotberg and T. K. Rabb(eds.), Hunger and History: The

Impact of Changing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 on Socie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p. 79.

f. 互联网文章请用以下标注方式:

责任者/文章名/获取或访问路径。

说明:

(1)“获取或访问路径”就是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时,地址栏中所显示的地址。不能只写网站名,而要把路径写全,让人在地址栏中输入此路径即能直接看到这篇文章。

(2)应不引或少引互联网上文章。

为了不影响您的论文的质量,请您在定稿之前务必仔细阅读,尤其是引用部分,应仔细核对原文,以防出现差错。

如果对注释规则有不明之处,请参考近期出版的《历史研究》或《中国社会科学》,或将所引用文献项写全,以便我们校改。


论文发表范例:


徽学_社会史专题
从“土神”到“武神”:宋元时期徽州的汪王信仰 章毅;1-10
徽学_胡适研究专题
另一群“好人”——蔡元培、胡适与壬戌年的北京政局 赵埜均;11-20
新文化运动在徽州的接受——以胡适与胡晋接等来往书信为中心的考察 吴浩;21-28
马克思主义哲学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对革命的改良主义解释及其历史教训——纪念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 孟飞;姚顺良;29-36
中国哲学
《司马法》与齐国思想学术的关系考论 王震;37-44
朱熹格物论的心学化转向——阳明格竹与龙场悟道内在关联探析 石磊;解光宇;45-52
古代文学
《文心雕龙·养气》篇赞语的美学意义 张晶;53-59
山谷诗的自由王国 孙立尧;60-71
文人权力与男风想象:清初小说中的王紫稼故事 薛英杰;72-82
安大简与古文献研究
《诗·周南·葛覃》“是刈是濩”解 徐在国;83-86
试说“迩”的一种异体及其来源 赵平安;87-90
谈楚文字中的“垔”字 程燕;91-93
释《上博六·用曰》20号简的“裕”和“褊”——兼说“扁”声字的上古音归部问题 刘刚;94-96
法学
论回应型行政的法治维度及其实现路径 杨峰;徐继敏;97-104
技术中立与网络技术提供行为的刑法归责 李婕;105-111
互联网金融的农村延伸与激励性制度回应 刘骏;112-119
新闻传播学
美国媒体话语中的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变迁审视——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为例 高楠楠;吴学琴;120-129
《佛学丛报》与民国佛教复兴 李翚;130-140
经济学
宏观杠杆率冲击下的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演化 方芳;黄汝南;141-148
生态资本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基于外部性视角 马兆良;田淑英;149-156
 
徽学:社会史专题
清中期至民国的徽州钱会 俞江;1-22
中国哲学
“观念的诠释”及其诠释有效性——以孙复的尊王观念与欧阳修的人情观念为例 王金凤;23-28
祭祀的“理”与“教”——从朱熹晚年两封论学书信谈起 张清江;29-36
胡塞尔现象学研究
生活世界与超越论现象学——兼论胡塞尔对海德格尔“哲学人类学”的批评 马迎辉;37-43
无动感的内时间意识是可能的吗——基于胡塞尔现象学的分析 王继;44-51
从自由想象到自由想象变更——胡塞尔晚期本质直观理论的发展 尹海丹;52-57
古代文学
世情与因果:十六至十八世纪通俗小说中的商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建设 赵益;58-69
当代文学
当代台湾历史剧创作的三种路向 胡星亮;70-79
“看”与“被看”模式下的孤独与狂欢——余华长篇小说的宏观结构 张中驰;80-86
语言学
《经典释文》“窒”的读音问题 杨军;87-91
南染吴越,北杂夷虏——南北朝双言双语现象透视 郭常艳;储泰松;92-100
历史学
康熙帝经营黑龙江与瑷珲三题 冯尔康;101-107
法学
论我国刑事不作为国家赔偿制度的构建 刘少军;108-116
元首宣誓对象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周斯佳;117-123
公共管理学
论公共行政的数学方法:文化、数学与社会前提反思 王敬宇;124-129
经济学
基于银行间网络的流动性风险传染机制研究 姚登宝;130-137
政府亲贫式支出、家庭收入门槛与居民幸福感 孟天琦;胡艳;138-146
自恋型CEO、媒体报道与企业投资行为——来自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倪清;吴成颂;147-156
 
徽学:学术思想史专题
“新文化”语境下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困境及其重建可能——兼论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价值与限度 张永超;1-9
中国哲学
中观学语言哲学刍议 杨维中;10-15
朱熹“天地之性”概念的理学分析 张锦波;16-22
遗民心态与明清之际的庄子定位论 邓联合;23-29
“良知是呈现”如何可能 曾海龙;30-37
古代文学
宋诗中的七夕书写 成明明;38-43
虞山诗派后期领袖冯班与清初齐梁体歌行的再兴 刘一;44-49
比较文学:中西文化汇通
海德格尔与老子:事实联系、交点及共同的关切 曹顺庆;韩周琨;50-58
话语权与汉语世界的《法国文学史》 冯欣;59-66
近代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
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原作底本问题研究 彭春凌;67-77
转身之间:职业期许与救亡图存——1930年代的左翼记者群体考察 蒋含平;梁骏;78-87
法学
我国“互联网+调解”发展困境及其路径选择 廖永安;吕宗澄;88-94
论国际经济法中第三国强制性规范的性质与适用 黄植蔚;95-102
宗族文化与乡村社会
城镇化与农村宗族文化 唐宗力;103-118
祖先崇拜:支撑乡村生活秩序的传统宗教内核 夏当英;119-128
新闻传播学
新媒体交互叙事中的身份认同 王正中;129-135
电视媒体数据新闻可视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张允;王沛;136-140
经济学
地方政府竞争影响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研究 邱磊;141-147
安徽省物流业碳排放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长三角四省市比较视角 汪欣;万明;148-156



本文编号:1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uebaoqikan/nandahexincssci/1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4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