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丁茶山与杜甫诗歌创作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5 19:27
  丁茶山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朝鲜杰出的实学思想家和现实主义诗人。其思想主要继承柳馨远,李瀷等实学思想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又集北学派的“利用厚生”和考证学派的“实事求是”等特点于一身,成为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开创了博大精深而独树一帜的茶山实学。茶山实学涉及天文,地理,医学,政治,经济,文学,水利等方面,并在诸多领域中取得很高成就。丁茶山不仅是位实学家,而且是李朝后期文坛的代表诗人,与朴趾源并称朝鲜实学派文学的双峰。茶山实学思想能够广为传播,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而茶山诗歌能够在李朝文坛占有重要地位,固然与茶山高超的艺术表现有关,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其思想的深邃。由于茶山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利用厚生等实学思想,使他敏锐地看到现实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端,在鞭挞丑恶社会现象、关注民生苦难的同时,表现出强烈的改革意识。茶山留下的2000余首汉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李朝社会末期社会制度的混乱与农民凄惨苦难的生存状态,对当时现实关注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批判现实的力度都是空前的,其诗歌堪称朝鲜之“诗史”。 杜甫(712-770)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用如椽巨笔创作出了多首不朽的旷世诗篇,光耀...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丁茶山:"盛世之末"的鸿儒和实学大家
    第一节 茶山生活的社会环境——转型期的朝鲜社会
        一、走向衰亡的王权统治
        二、胎动中的新的社会因素
        三、"转型期"的文化风尚
    第二节 "自幼希学圣,中岁渐希贤"的诗人丁若镛
        一、"奉儒守官"的家庭传统
        二、个人的禀赋与学力
        三、辉煌与苦难并存的坎坷人生
    第三节 "兴我旧邦","为天下国家"的茶山实学
        一、茶山实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二、修己之学——茶山之"仁学观"
        三、茶山实学之精髓——治人之学
    第四节 茶山与杜甫的渊源
        一、茶山等朝鲜王朝文化名流对杜诗的热议和好评
        二、杜甫对茶山等朝鲜王朝诗人的影响
第二章 茶山与杜甫文学观之比较
    第一节 文学批评论
        一、丁、杜文学观念的基石:承袭三百篇之遗意
        二、丁、杜文学观的同中之异——转益多师,所师各异
        三、茶山对杜甫的超越——对文学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自觉
    第二节 诗歌创作论
        一、诗歌创作目的与效用
        二、感悟与创作
    第三节 茶山与杜甫的审美追求
        一、诗风:抑扬激越与温柔敦厚
        二、写实:物态的真实与情境的真实
        三、诗美:雄浑壮丽之境与清新自然之美
第三章 丁杜诗歌内容的比较研究:时代的画卷与诗人的忧思
    第一节 关注现实:"战争动荡"与"政治腐败"
        一、表现战乱祸国的杜诗与强调乱政殃民的茶山诗
        二、杜甫对战乱的反思与茶山对制度的批判
    第二节 "罹难的百姓"与"凄惨的黎民"
    第三节 "风土人情"与"民风民俗"——对自然与风俗的关注
        一、诗人的田园生活
        二、百姓的田园劳作场景的描画
        三、色彩各异的田园风光
第四章 茶山与杜甫诗歌艺术特点之比较
    第一节 诗歌形式各有所长
    第二节 意象的用意:"言志"与"述思"
    第三节 诗风:"沉郁顿挫"与"抑扬激越"
    第四节 丁杜"三吏"叙事特点之比较:"主客融合"与"主客分离"
        一、茶山三吏对杜甫的借鉴
        二、杜甫叙事:主客融合
        三、茶山叙事:主客分离
第五章 茶山诗在朝鲜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第一节 茶山对杜甫的选择性接受与超越
        一、茶山对杜甫的主动学习
        二、茶山对杜甫的选择性接受和一定程度的超越
        三、茶山的独特价值:实学思想照耀下的文学世界
    第二节 茶山诗的贡献及其在朝鲜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一、茶山诗大大拓宽了表现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二、茶山诗为田园诗增添了实学色彩
        三、民族意识的彰显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833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833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8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