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乔纳森·弗兰岑《纠正》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发布时间:2022-02-22 01:23
  乔纳森·弗兰岑(Jonathan Franzen)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纠正》作为他创作转折时期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不仅使作者获得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还荣获了当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和2002年的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小说奖。专注于家庭主题创作的弗兰岑从兰伯特一家入手展示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发展,揭示了社会和人存在的各种问题,他通过“纠正”尝试回归传统的价值观并拯救迷失的自我,表达了作者对美国社会的忧患意识、对个体成长的关注以及对伦理道德的思考。因此,对其进行文学伦理学批评不仅有利于该作品的解读,而且对于作者本人的伦理思想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聂珍钊教授、刘建军教授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观点,从生存伦理、性爱伦理、家庭伦理、人际伦理四个角度出发对小说进行伦理分析。论文第一个章从生存与尊严、自由、平等、公正等的关系出发对小说中的生存伦理进行分析,借助不同的伦理选择表现出了作者的传统道德伦理倾向。第二章借助斯芬克斯因子对小说的性爱伦理进行分析,通过三种不同的性爱伦理选择展示了人们在处理性爱关系时所持的态度和标准以及作者对于当代美国性爱伦理的反思。第三章从家庭伦理观念入手,对中产...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乔纳森·弗兰岑及其作品介绍
    1.2 《纠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概念及发展运用
        1.3.1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提出及发展过程
        1.3.2 本文采用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来源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2章 《纠正》中的生存伦理
    2.1 生存与主体尊严
    2.2 生存与主体自由
第3章 《纠正》中的性爱伦理
    3.1 压抑肉体欲望——理性意志的胜利
    3.2 服从肉体本能——自然意志的觉醒
    3.3 欲望外在表现——自由意志的追求
第4章 《纠正》中的家庭伦理
    4.1 疏离与忠诚
    4.2 干涉与尊重
    4.3 嫉妒与关爱
第5章 《纠正》中的人际伦理
    5.1 攀比之风
    5.2 以利相交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不舒适的地带到疗伤之所——乔纳森·弗兰岑小说家庭主题探析[J]. 路遥.  人文杂志. 2017(04)
[2]从“悲剧现实主义”看当代小说的坚守与创新——解读乔纳森·弗兰岑新作《纯洁》及其小说创作观[J]. 孙璐.  当代外国文学. 2016(02)
[3]消费主义视域下《纠正》中家庭伦理解读[J]. 卿丽园.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10)
[4]胜利的焦虑:从后冷战时代美国小说探究当代美国民族危机[J]. 孙璐,金衡山.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5]时代生活、历史书写与道德世界——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题材研究[J]. 佘军.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01)
[6]论人的有尊严生存:一种伦理学的视角[J]. 鲁芳,朱超林.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3(04)
[7]《纠正》中的秩序观[J]. 李晋.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2(01)
[8]消费主义下的狂欢——论《纠正》中消费主义的弊端[J]. 余有群.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9]工作伦理与企业责任——从商业伦理角度解读弗兰岑的《纠正》[J]. 陆贇.  外国语言文学. 2011(01)
[10]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 聂珍钊.  外国文学研究. 2010(01)

博士论文
[1]托妮·莫里森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D]. 修树新.东北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乔纳森·弗兰岑小说的伦理思想研究[D]. 郑联.江南大学 2017
[2]托尼·莫里森《秀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D]. 任丽芳.河北师范大学 2017
[3]乔纳森·弗兰岑的小说《纠正》中的新教伦理与消费主义冲突[D]. 王雅伟.中国矿业大学 2016
[4]乔纳森·弗兰岑《纠正》中的困境书写[D]. 卿丽园.湖南科技大学 2016
[5]存在中的冲突:探寻《纠正》中需求的意义[D]. 任从贺.青岛大学 2016
[6]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乔纳森·弗兰岑的《自由》[D]. 周颖.华东师范大学 2015
[7]究析《纠正》中奇普“弑父情结”的发展轨迹[D]. 郝佳.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8]个人主义与美国家庭变革[D]. 陈洁菲.山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38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638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c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