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央视春晚小品审美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8 07:40
【摘要】:“小品”本是佛教用语,后也在文学中被使用,继而扩展为一个在文艺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概念。在戏剧中,“小品”原本被用来指一种考核学生表演能力的短小戏剧。这些领域中的“小品”,一直具有“去官方性质”或“非官方色彩”。央视春晚既是文艺晚会,也是“国家晚会”,小品因是央视春晚所有节目中最具有叙述性和喜剧性的节目,所以成为了央视春晚舞台上承载宏大叙事和发挥政治修辞的绝佳载体。因此,央视春晚小品不同于一般的“小品”,其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根据主旨立意和价值取向,数百个央视春晚小品大致可以被分为三类:“工具型小品”、“批判型小品”和“娱乐型小品”,与之对应的是三种不同的审美文化范式:审美工具范式、审美批判范式和审美娱乐范式。不同审美范式的小品指向审美文化的不同层面:审美工具范式的“工具型小品”指向的是政府层面;审美批判范式的“批判型小品”指向的是社会道德层面;审美娱乐范式的“娱乐小品”是指既不涉政治又无关说教的“超意识形态”的小品,但“超意识形态”的“娱乐型小品”并非是“无意识形态”的,因为它在无意中既迎合了社会文化心理,也契合了新的国家意志。由此看来,三种审美范式在内涵上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同一个声音的变奏罢了。从不同的视野审视央视春晚小品,其扮演的文化角色和发挥的文化功能是不一样的:从符号学的角度看,央视春晚小品既是笑话,也是神话,是表征现代民族国家的审美文化符号;从大众文化的角度看,央视春晚小品既在逃离宏大叙事,又在走进新的宏大叙事,是迎合大众娱乐需求的审美文化实践;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角度看,央视春晚小品既在拒斥主导文化,又在与主导文化合作,是实施多元文化谈判的审美文化场域。可以看出,在央视春晚小品的笑声中一直都有“国家在场”。当下的央视春晚小品内部存在着三组关系—政治性与艺术性、宏大主题与民间叙事、教化话语的与娱乐成分—的失衡,不堪重负官方话语和意识形态是央视春晚小品的阿喀琉斯之踵。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827
【图文】:

央视,小品,配角,警察


角与配角》采用“戏中戏”的模式,以朱时茂扮演作风正派的八路军队长与陈佩斯扮演的叛国投敌的汉奸身份,明确了朱时茂与陈佩斯的正反对立形象。《警察与小偷》与《姐夫与小舅子》中,朱时茂都扮演了正直的警察,而陈佩斯则分别以小偷与涉嫌违法乱纪的小舅子形象与其抗衡。“在《主角与配角》和《警察与小偷》中,身份明确地呈现为陈佩斯所饰演的人物动作的目的。前者中,配角一系列破坏动作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主角身份;而后者中,小偷在接受了警察的教育与目睹了人民群众对警察的尊重及信赖之后,开始模仿警察的行为——扶盲女过马路、为路人指路、指挥交通,最终以违规却自觉地完成抓捕自己犯罪同伙的‘警察’动作,彻底认同了自己‘警察’的身份”1,让人捧腹大笑。在这里,“主角”与“配角”的“纠葛”,“警察”与“小偷”的“置换”“知识分子”与“基层劳动者”的“争夺”等所表现的是大众文化与主导文化之间关于身份界定和话语权力的斗争或谈判。这种“谈判”不是发生在“明码标价”的谈判桌前,而是在春节这一“神圣时刻”,以央视春晚小品为平台开展的“博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柯;;春晚:新民俗与文化共同体[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年03期

2 李剑鸣;;世界史研究中的“宏大叙事”[J];经济社会史评论;2013年00期

3 师力斌;刘岩;;“春晚”30年:我们的记忆与反思[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年02期

4 苗民;;作为审美范式的“小品”之建立[J];江淮论坛;2011年03期

5 王立新;;春晚如何? 如何春晚?——一种仪式符号学读解[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12期

6 葛红兵;;“严肃文化”不会不堪一击[J];人民论坛;2007年04期

7 蒲震元;;审美文化研究三题[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刘岩;;“都市外乡人”与“老工业基地”——大众文化的东北表述与“现代化”中国的主体建构[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5年03期

9 黄一鹤;难忘除夕夜──从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谈起[J];电视研究;1999年05期

10 陈平原;晚明小品论略[J];中州学刊;199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菁;央视春晚小品的政府形象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2 张腻;央视《春节晚会》语言类节目的意义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32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732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8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