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8-22 15:02

  本文关键词:20世纪西方戏剧的政治化趋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4年

沧桑岁月里的盛衰起落

张乃锋  

【摘要】: 晚清民初的几十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特殊的时期。数千年沿袭的封建制度终于走向穷途,形式上被一种新的民主政体所代替,但是积袭在人们头脑中封建陈腐的思想却不是一朝一夕既能摆脱的。一些晚清的有识之士到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们都力主通过引入新思想达到启蒙国民的目的。而戏剧作为在当时最直观的艺术形式被各方人士广泛重视。然而,在中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戏曲,其思想内容却难以承载其历史的重托。 晚清文人在新思潮的影响下,首先提出了初步的改良戏曲的理论,并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实践。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的西方思想,并激进的主张“全盘西化”的观点。在戏剧方面,则是主张用西方的写实戏剧来代替中国的传统戏曲。新文化运动后,新剧人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最终仍未能撼动戏曲之地位。二十年代后期,面对新剧的衰落和传统戏曲的再一次兴盛,一些从海外归来的学子开始重新思考中国戏剧的未来之路。 本文即是立足于这三个时期,并以此为宏线,附之以传统伶人和新剧人的演剧实践,突出新思想、新发展,并对各个时期戏曲理论的得失成败加以粗浅评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J809.2
【目录】:

  • 引言6-8
  • 第一章 新思潮催生的晚清新型戏曲8-20
  • 一、 戏曲改良理论的提出8-14
  • 二、 晚清文人的新型戏曲实践14-20
  • 第二章 辛亥革命前后的戏曲革新20-29
  • 一、 稳步革新中的“京派”戏曲20-23
  • 二、 “海派”戏曲革新的得与失23-26
  • 三、 “京派”、“海派”戏曲的交流和影响26-29
  • 第三章 新文化运动中的戏曲论争29-40
  • 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9-31
  • 二、 新文化运动中的中国戏曲废兴之争31-37
  • 三、 新文化运动中戏曲论争的再思考37-40
  • 第四章 新文化运动后的中国戏曲与国剧运动40-50
  • 一、 新剧兴起及其与中国戏曲的相互影响40-42
  • 二、 新剧衰落后戏曲的一度繁荣42-44
  • 三、 “国剧运动”及其对中国戏曲的再思考44-50
  • 结语50-51
  • 后记51-52
  • 参考文献52-5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健;中国戏剧现代化的艰难历程——20世纪中国戏剧回顾[J];文学评论;1998年01期

    2 胡星亮;论“国剧运动”的话剧民族化思考[J];文学评论;1998年03期

    3 董健;20世纪中国戏剧:脸谱的消解与重构[J];戏剧艺术;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葵;五十年:戏曲理论与实践[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0年06期

    2 徐群晖;论莎士比亚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J];文学评论;2003年03期

    3 胡星亮;;现代意识·启蒙理性·人文精神——董健先生的学术理想与追求[J];文学评论;2009年03期

    4 安葵;张庚戏剧研究的开阔视野[J];文艺研究;2004年02期

    5 安葵;;伴随忧患意识前行 戏曲“讨论”30年[J];中国戏剧;2008年10期

    6 陈吉德;中国当代先锋戏剧成就及其不足[J];戏剧文学;2004年06期

    7 余琳;;现代性视域中的戏剧之花——也谈“戏剧精神”的回归与建设[J];戏剧文学;2006年03期

    8 安葵;;百年话剧对戏曲的影响[J];戏剧文学;2007年06期

    9 季玢;;从中心到边缘:20世纪中国戏剧文学观念的变迁[J];戏剧文学;2009年06期

    10 孙惠柱;现代戏剧的三大体系与面具/脸谱[J];戏剧艺术;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安葵;;论京剧的文化性质[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伟华;传统戏曲的现代化途径——评昆剧《桃花扇》和黄梅戏《徽州女人》[J];文艺争鸣;2001年03期

    2 陈世雄;20世纪西方戏剧的政治化趋势[J];戏剧;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熹;改进、丰富戏曲的研究方法[J];文艺研究;1986年02期

    2 余大洪;论戏曲造型艺术的观念[J];艺术百家;1987年02期

    3 赵培恭;金铁林声乐教学一席谈[J];齐鲁艺苑;1987年04期

    4 洛地;戏剧与“戏曲”——兼说“曲、腔”与“剧种”[J];艺术百家;1989年02期

    5 郑志勇;戏曲基础知识(一)[J];黄梅戏艺术;1990年Z1期

    6 孟繁树;关于中国近代戏曲的分期与延续问题[J];艺术百家;1990年03期

    7 占海;戏曲、电视连姻 民族艺术腾飞——中华戏曲电视编导协会成立[J];中国电视;1994年07期

    8 王智才;各自逃生去吧:关于戏曲“转型”[J];上海戏剧;1994年04期

    9 李尧坤;剧作改造与戏曲优势[J];上海艺术家;1994年04期

    10 劲芝;与戏曲创作共命运的理论家──读安葵同志三本书印象录[J];剧本;199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进德;;略论《金瓶梅》对戏曲的援用及其价值[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徐森荣;;论教育电视台“大教育”意识——兼谈许昌教育电视台《戏曲大舞台》[A];中国教育电视:挑战与对策——第四届中国教育电视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3 官桂铨;;明清的蔡襄戏曲[A];蔡襄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纪念蔡襄诞辰9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赵山林;;试论戏曲传播中的文学与音乐关系[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蔡钟翔;;金圣叹的小说结构理论[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刘诗兵;;《生死擂》引发的表演美学思考[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7 王胜华;;戏曲程式与民族剧种建设[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8 孙洁;;20世纪50年代京剧史探微[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9 许颖颖;;《满天春》上栏用韵研究[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郭士星;;论晋商对山西戏曲文化的贡献[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福建日报;2003年

    2 文 苑;[N];经济日报;2002年

    3 王建宏 王庆生;[N];团结报;2000年

    4 端木复;[N];解放日报;2006年

    5 黄道华;[N];中国商报;2003年

    6 记者 赵华;[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7 晓阳;[N];陕西日报;2008年

    8 ;[N];中国文化报;2003年

    9 黄森林 ;[N];中国文化报;2005年

    10 郁琴;[N];人民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元代文人与戏曲传播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2 黄大宏;唐代小说重写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徐龙飞;晚明清初才子佳人文学类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吕文丽;诸宫调与中国戏曲形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5 周玉波;明代民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白丰绩;20世纪美国基督教基要主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恩铭;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一嬉皮士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高小康;中国近古社会文化与叙事[D];南京师范大学;1998年

    10 范丽敏;清代北京剧坛花、雅之盛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乃锋;沧桑岁月里的盛衰起落[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2 曾维芬;徐渭戏曲浅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毛忠;徐慕云戏剧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蒋雅琴;乔吉戏曲用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郭妍琳;中国戏曲与市场流变[D];东南大学;2004年

    6 张喜珊;莆仙目连戏与道教渊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程群;论李渔戏曲的商品性[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玉国;从表演的差异性看戏曲与曲艺的不同美学特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年

    9 柯凡;才子佳人戏曲简论[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孙玮娜;《江姐》的艺术特征及它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启示[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20世纪西方戏剧的政治化趋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0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00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7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