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生死疲劳》的民间特质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08:00

  本文关键词:《生死疲劳》的民间特质翻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莫言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小说的英文翻译也越来越受人关注。而小说中的民间特质描写是莫言小说的一个重要魅力所在,其民间特质部分的翻译是其作品走向世界的重要因素,所以对其民间特质部分的翻译研究就越显重要起来。莫言的小说乡土气息浓厚,,民俗文化充盈,小说中民间特质部分的翻译成为理解小说和中国文化的重要桥梁,因此,对于民间特质的翻译研究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莫言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中民间特质体现出发,以小说中民间对话、民间仪式、民间歌谣等表现形式的翻译出发,运用翻译的功能对等理论、关联翻译理论以及文化翻译理论,综合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对小说中民间特质部分的翻译进行研究和分析。首先,本文将对功能对等理论、关联翻译理论及文化翻译理论的含义和发展过程进行介绍;其次,对《生死疲劳》这一长篇小说文本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对其内容,语言风格,文化特色等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这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本部分包括对翻译研究中发现的译文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例如,民间对话,民间仪式,民间歌谣的翻译处理,得出尝试性结论;本文的最后部分是对本次翻译研究的总结,包括对未研究的问题和对以后的工作期望。除此之外,论文的最后一页为致谢部分,借此表达作者在书写论文过程中对各方帮助的感谢,正是这些帮助给予作者以最大的力量。本篇论文不但可以更好地学习《生死疲劳》民间特质部分的翻译,而且为一些爱好文学翻译,尤其是民俗文化现象翻译的教师及学生提供了宝贵翻译研究资料,更对将含有中国民俗文化,民间特质的中国文学作品推向世界起到重大意义。
【关键词】:民间特质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 关联翻译理论 文化翻译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第1章 绪论13-16
  • 1.1 研究背景13
  • 1.2 研究问题13-14
  • 1.3 研究方法14
  • 1.4 研究意义14-16
  • 第2章 功能对等理论、关联翻译理论和文化翻译理论16-19
  • 2.1 功能对等理论16-17
  • 2.1.1 功能对等理论的含义16
  • 2.1.2 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过程16-17
  • 2.2 关联翻译理论17-18
  • 2.2.1 关联翻译理论的含义17
  • 2.2.2 关联翻译理论的发展过程17-18
  • 2.3 文化翻译理论18
  • 2.3.1 文化翻译理论的含义18
  • 2.3.2 文化翻译理论的发展及基本内容18
  • 2.4 小结18-19
  • 第3章 《生死疲劳》的文本介绍19-24
  • 3.1 《生死疲劳》内容介绍19-22
  • 3.2 《生死疲劳》汉语文本性质22-24
  • 3.2.1 《生死疲劳》民间特质汉语文本的语言风格22
  • 3.2.2 《生死疲劳》民间特质汉语文本的文化特色22-24
  • 第4章 《生死疲劳》中民间特质的翻译研究案例24-31
  • 4.1 民间对话的翻译研究24-26
  • 4.2 民间仪式的翻译研究26-28
  • 4.3 民间歌谣的翻译研究28-30
  • 4.4 小结30-31
  • 第5章 翻译研究总结31-32
  • 5.1 未解决的问题31
  • 5.2 启发及展望31-32
  •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5
  • 致谢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红妍;;《生死疲劳》:对民间与历史的另一种把握[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石若英;;论《生死疲劳》中的“月亮”原型[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李明刚;;论《生死疲劳》轮回视角下的佛性拯救[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8期

4 李自国;;讲述历史 反思人性——解读《生死疲劳》的叙述者[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张超荣;;《生死疲劳》的全面解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12期

6 李焱;;论《生死疲劳》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02期

7 陆展;;《生死疲劳》中动物的“主体意识”[J];淄博师专学报;2013年04期

8 鄢玉菲;;《生死疲劳》的荒诞暴力与禅意内涵[J];文学教育(下);2014年02期

9 孟利;;《生死疲劳》中女人生之疲劳[J];现代妇女(下旬);2014年01期

10 胡云;;论《生死疲劳》的叙述分层及其意义[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妙羡;;翻译伦理下探究《生死疲劳》被西方读者接受的原因[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2 李丹;;一出庸俗的惨剧——长篇小说《蛙》批判[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子宏;《生死疲劳》的阅读疲劳[N];桂林日报;2006年

2 杨继渊;浓墨重彩再现中国半个世纪乡村史[N];云南日报;2013年

3 李浩;惊讶和热情:我看《生死疲劳》[N];北京日报;2006年

4 李敬泽;“大声”:再见长河落日[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夏一璞;女性解放中的生死疲劳[N];经济观察报;2014年

6 胡子宏;最深切的感受:疲劳[N];兰州日报;2006年

7 财经媒体记者 方敢;后泡沫时代,酒企的“生死疲劳”[N];华夏酒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罗四

本文编号:298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98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8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