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死魂灵》汉译本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3 19:25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该理论认为:作者在其创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读者在阅读前的“期待视野”,因为读者的阅读反应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也说明译者作为特殊的读者在连接原文与译语的过程中发挥着主观能动作用。因此,同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会翻译出不一样的美学效果。从接受美学视阈下来评析不同译者对于同一部作品的主体性作用,是翻译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独特视角,不仅对翻译理论研究,而且对文学翻译创作都具有启示性的作用。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灵》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果戈理的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顶峰。在中国,《死魂灵》第一个中译本于1935年由鲁迅译出。迄今为止,《死魂灵》已有10多种不同的译本。为了再现不同时期不同译者的翻译行为,本研究选取的是1935年鲁迅先生的译本、1983年满涛和许庆道先生的合译本、1996年郑海凌先生的译本和2004年娄自良先生的译本。本文侧重分析接受美学中的潜在读者、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等概念,旨在探索出可指导文学翻译策略的接受美学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四种《死魂灵》汉译本,从不同译者的视阈局限和语言风格、译文读者的...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
        1.1.1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
        1.1.2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2.1 本课题研究的国外现状
        1.2.2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现状
        1.2.3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2.1 接受美学概念的界定
    2.2 接受美学的理论基础
    2.3 接受美学的主要概念
        2.3.1 期待视野
        2.3.2 审美距离
        2.3.3 文本空白
    本章小结
第3章 接受美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3.1 潜在读者对翻译过程的制约
    3.2 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3.3 动态互动对等模型
    3.4 文学翻译的策略取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死魂灵》四个译本的比较分析
    4.1 不同译者的视阈局限和语言风格
        4.1.1 不同译者的视阈局限
        4.1.2 不同译者的语言风格
        4.1.3 不同译者对文本空白的处理
    4.2 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接受性
        4.2.1 译者对于译文读者期待视野的考量
        4.2.2 译本读者的可接受性
    4.3 源语文化信息的转换
        4.3.1 描写动物的词语
        4.3.2 称谓语
        4.3.3 名词性隐喻
    4.4 翻译的审美再现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例证来源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822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822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4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