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审美救赎:“破”与“立”——读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发布时间:2022-09-17 18:26
  救赎思想是贯穿本雅明文本的一个重要线索。本文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不破不立"中"破"与"立"的概念阐释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是如何表现其审美救赎思想的。传统艺术的"光韵"内蕴着法西斯主义利用传统艺术形式所构建的美学霸权,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重点论述了机械复制时代传统艺术"光韵的消失",这是其实现救赎的第一步,即"破"——打破传统艺术的"光韵";在"破"的基础上,本雅明利用电影这一机械复制时期的典型形式,为自己审美救赎思想的实现找到了一条艺术政治化的理想道路,即"立"——动员所谓的审美生产力,将审美政治化。《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本雅明试图推动艺术领域的变革以实现"审美救赎"的重要尝试。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机械复制时代与“光韵”的消失
三、艺术政治化与艺术大众化
    (一)政治审美化与艺术政治化
    (二)艺术大众化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本雅明艺术达及真理的救赎之路研究[J]. 祝子怡.  文化学刊. 2019(10)
[2]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看大众文化中技术与政治的相互关系[J]. 胡佳佳.  戏剧之家. 2019(09)
[3]光韵的消逝 技术的狂欢——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J]. 孙玉琴.  名作欣赏. 2016(17)

硕士论文
[1]本雅明审美救赎思想研究[D]. 翁再红.安徽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79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679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2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