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胡旋:从粟特乐舞到宫廷燕乐

发布时间:2024-03-02 17:29
  "胡旋舞"通过四种形式出现在今人的视野中:一是唐代诗歌;二是古代文献;三是近20年来出土的粟特人墓葬中的乐舞图像;四是敦煌乐舞图像。上述材料所见"胡旋舞"的传播与盛行,究其原因,基础是粟特人商业与贸易所带来的畅通的传播途径,而进献"胡旋女"的政治交往手段成为"胡旋舞"从民间上升到国家层面,合礼进入中原礼乐体系,并成为燕乐的核心成分的关键。敦煌唐代壁画中乐舞图像则是唐代燕乐的集中反映。

【文章页数】:20 页

【部分图文】:

图1粟特移民迁徙路线图[3]

图1粟特移民迁徙路线图[3]

一、商路·乐路:粟特人的聚落与乐舞生活胡旋舞盛行的长安,也是粟特人贸易、聚居的地方,粟特人经营商业的同时也经营自己的政治空间,一大批粟特人进入中原国家体系,获得官职。史君、安伽、康业等粟特人墓葬的出土,更是将被历史长河淹没的粟特人拉回到世人的视野中。


图2乐俑与石棺床线图[10]

图2乐俑与石棺床线图[10]

现代粟特地区考古发现也是这样。“在粟特地区除了常见的骨瓮,还有用木架、陶质或金属器皿等作葬具的。”[7]但这种葬俗在进入中原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甘肃天水石棺床、安伽墓、史君墓、康业墓、虞弘墓、安备墓等粟特人墓葬均选择了石葬具,这种石葬具在粟特贵族中得以流行,其称谓无论是石堂、石椁、....


图3乐俑与石棺床[11]

图3乐俑与石棺床[11]

图2乐俑与石棺床线图[10]目前保留在国内并具有乐舞图像的石葬具有六例,分布在甘肃天水、陕西西安、山西太原、河南洛阳等地[8]。这些石葬具均刻绘有精美的乐舞图像,真实记录了粟特人的乐舞形态。上述墓葬有墓志可考的[9],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墓主人均是粟特萨保(安国、史国、鱼国)....


图4门额上方伎乐飞天[14]

图4门额上方伎乐飞天[14]

上层壸门为圆底莲瓣形,内有6个男性乐伎从左到右分别执笙、铜钹、半梨形曲项琵琶、箫、腰鼓、竖箜篌(见图2、图3)。图5围屏上的乐舞[15]



本文编号:3917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917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c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