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摄影论文 >

“万物静默”—关于虚实之美与摄影意境表现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1-11-14 07:45
  摄影艺术的出发点不仅仅对客观世界的摹写,也应积极主动的表现世界。表现世界的过程就是创作者的“意”与客观世界的“象”相结合,将拍摄者的思维、审美以及经验通过运用摄影手法寄托在摄影作品中。在摄影意境的建构中虚实之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艺术创作都贯穿着虚实之美的创作原则和审美特征。了解虚实之美的思想渊源及美学本质,有助于将其应用于摄影创作当中,帮助摄影意境体系的建构。本文目的在于运用虚实之美创造摄影意境,完成摄影创作。通过梳理虚实之美、摄影意境的相关知识与美学原则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具有相关意境美学特征的摄影艺术作品,从中总结归纳出摄影意境中的虚实语言特征。重点从构图、景深、拍摄技法以及影调等方面论述虚实之美在摄影意境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摄影作品的创作实践,归纳出具体的意境营造过程以及摄影意境的具体艺术特征,探索摄影意境在表现形式上的可能性,从而证明摄影作为强有力表现手段,具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 

【文章来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万物静默”—关于虚实之美与摄影意境表现的探析


-1BahmanFarzad《莲花》系列作品之一(图片来源:POTOMEN)

情感,摄影家,创作者,微风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7图1-4-1何潘《千里共婵娟》图1-4-2汪芜生《黄山》(图片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官方网站)(图片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官方网站)图1-4-3BahmanFarzad《莲花》(图片来源:POTOMEN)首先,情感是在生活中对某一事物的情感不断地迸发,将这份情感不断的提炼、升华,抛去无关的杂念,将纯粹化的情感上升为一种生活美学或一种审美高度。其次,融情入景是将创作者的情感通过画面构成、色彩、影调氛围以及质感表现等摄影语言表现在画面之中,使客体的物象有了主观情绪色彩,这也就是“移”我情入他景,创作者才可以透过客观的景表达主观的情。这一点对意境表现尤为重要,情绪要与摄影语言相适合,在此过程中往往要反复尝试,以找到最合适的艺术表现方式。一个月圆之夜,寂静无声,微风拂过,一轮明月悬挂在夜空中,如果仅仅局限与美景的记录,难免使得意境浅保而在摄影大师何潘的镜头下却有了另一番韵味,拍摄了《千里共婵娟》的意境佳作(图1-4-1),月光幽静迷人,微风拂过,泛起波光粼粼的水纹,让何先生不禁产生思怀之情,不仅景色优美更是让人

黄山,情感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7图1-4-1何潘《千里共婵娟》图1-4-2汪芜生《黄山》(图片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官方网站)(图片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官方网站)图1-4-3BahmanFarzad《莲花》(图片来源:POTOMEN)首先,情感是在生活中对某一事物的情感不断地迸发,将这份情感不断的提炼、升华,抛去无关的杂念,将纯粹化的情感上升为一种生活美学或一种审美高度。其次,融情入景是将创作者的情感通过画面构成、色彩、影调氛围以及质感表现等摄影语言表现在画面之中,使客体的物象有了主观情绪色彩,这也就是“移”我情入他景,创作者才可以透过客观的景表达主观的情。这一点对意境表现尤为重要,情绪要与摄影语言相适合,在此过程中往往要反复尝试,以找到最合适的艺术表现方式。一个月圆之夜,寂静无声,微风拂过,一轮明月悬挂在夜空中,如果仅仅局限与美景的记录,难免使得意境浅保而在摄影大师何潘的镜头下却有了另一番韵味,拍摄了《千里共婵娟》的意境佳作(图1-4-1),月光幽静迷人,微风拂过,泛起波光粼粼的水纹,让何先生不禁产生思怀之情,不仅景色优美更是让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本昌南 俳句似的摄影[J]. 荟边.  宁夏画报. 2019(05)
[2]意象性摄影:古典美学精神的现代性转换[J]. 宋伟,马雪.  艺术工作. 2018(03)
[3]生活的原点 山本昌男的摄影世界[J]. 罗玉梅,山本昌男.  艺术与投资. 2011(06)
[4]浅谈摄影中朦胧美得表现[J]. 宋阳梅.  大众文艺. 2010(02)
[5]怎样控制黑白照片的反差与影调[J]. 胡宗祥.  影像技术. 2003(02)
[6]黑白照片的影调处理[J]. 张左.  中国摄影家. 2001(07)
[7]禅:生命之境和最高审美之境[J]. 李天道.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6)

硕士论文
[1]知白守黑—中国画中留白的艺术[D]. 周思彤.沈阳师范大学 2019
[2]“超然物外”—关于东方意象表达与抽象摄影艺术的探析[D]. 李舜.中国美术学院 2015
[3]摄影的水墨实验[D]. 孙梦.山东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94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eyingyishulunwen/3494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a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