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分析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05:00

  本文关键词: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分析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贝拉·巴托克(Bartok Bela)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是匈牙利现代音乐的奠基人,也是二十世纪前半叶,继德彪西之后与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齐名的最具杰出贡献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对现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选择他在成熟时期创作的这首《第二小提琴协奏曲》(1937-1938年)来作为研究对象,是希望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细致分析来追寻这位“新艺术倡导者”在现代音乐道路上前进的足迹,并探索“民族性”与“现代主义”如何完美地结合。 本论文共分为四章: 绪论:介绍巴托克所取得的成就,简述民族音乐之于巴托克的意义和对其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巴托克创作的共性特点和技术特征。 第一章:巴托克的生平及创作历程。 第二章:讲述巴托克十二音音列写作的特点,以及其与新维也纳乐派十二音技法的本质区别与联系,以此来说明半音化综合调式的形成与使用。 第三章:论述作品的主要和声技法,与新的调性关系,以及对新的调式音阶的大胆运用,其中包括对八声音阶,对称调式等综合调式的运用。 第四章:从整体曲式的结构特点,传统协奏曲结构的设计,以及巧妙的对称性布局安排,变奏原则与循环原则的体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形式方面、结构方面、复调技术方面、和弦和节奏的应用等方面分别进行论述与研究。 结语:对这首作品的创作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作曲家的创作立足点,从而说明民间音乐是巴托克创作和个人风格形成的灵感源泉和依据。
【关键词】:巴托克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半音化综合调式 轴心体系 对称结构 变奏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22.1
【目录】:
  • 论文摘要4-7
  • 绪论7-9
  • 巴托克的贡献及创作特点7-9
  • 第一章 贝拉.巴托克生平9-16
  • 第一节 作曲家生平及创作历程9-12
  • 第二节 创作时期划分12-13
  • 第三节 小提琴协奏曲创作背景及乐队编制13-16
  • 一、创作背景13-14
  • 二、乐队编制14-16
  • 第二章 音高组织方式16-31
  • 第一节 十二音技术16-28
  • 一、半音化综合调式16-18
  • 二、《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十二音技法18-19
  • 三、巴托克对十二音主题的设计19-20
  • 四、十二音主题的发展20-28
  • (一)、副部主题的音高结构20-21
  • (二)、结构21-23
  • (三)、调性23-24
  • (四)、第一乐章再现部中的十二音24-26
  • (五)、第三乐章的副部26-28
  • 第二节 主部主题的音高构成28-29
  • 第三节 镜像对称29-31
  • 第三章 和声技法以及调式调性31-48
  • 第一节 三全音功能31-34
  • 一、轴心体系的概述31
  • 二、横向的三全音调关系31-34
  • 第二节 现代调式调性34-40
  • 一、“调式对称”理论的运用34-38
  • 二、巴托克音阶(八声音阶)的运用38-40
  • 第三节 “黄金分割”理论40-42
  • 一、“轴心体系”与“黄金分割”的相互交织40-42
  • 二、曲式结构中的黄金分割点42
  • 第四节 平行和弦42-48
  • 一、平行三和弦43-47
  • 二、平行七和弦47-48
  • 第四章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各乐章的结构及分析48-63
  • 第一节 整体曲式结构特点48-49
  • 第二节 第一乐章曲式结构及分析49-55
  • 第三节 第二乐章 曲式结构及分析55-59
  • 第四节 第三乐章 曲式结构及分析59-63
  • 结论63-65
  • 参考文献65-67
  • 附录167-80
  • 附录280-83
  • 后记8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丁;;十九世纪前西方艺术音乐指挥发展概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代水冰;;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节奏、节拍特色[J];北方音乐;2009年08期

3 石磊;;论艾夫斯《第二钢琴奏鸣曲(康科德)》[J];北方音乐;2009年11期

4 李爽;;音乐专业学生加强艺术实践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0年05期

5 陈雪凡;;首调迁移视唱法[J];北方音乐;2010年08期

6 邵良柱;;全音阶的材料——兼论全音阶在调性音乐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1年02期

7 周杰;;海特·维拉-罗勃斯(Heitor Villa-lobos)创作风格透视——以《巴西的巴赫风格No.6》为例[J];北方音乐;2011年06期

8 郝梦;;独特的民族音乐技法——析希纳斯特拉《十二首美洲前奏曲》[J];北方音乐;2011年08期

9 袁娜;;巴赫及其《平均律钢琴曲集》初探[J];北方音乐;2012年03期

10 耿悦;;专业词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燕飞;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魏扬;三首管弦乐作品中的旋律“音程向位”与和声“音程位”探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6 温展力;音乐视野中的观念艺术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7 许琛;阿沃·帕特钟鸣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8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9 孙志鸿;本杰明·布里顿复调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10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蕾;后现代音乐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毅;勋伯格早期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欣廷;尚德义合唱作品分析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兴东;合唱作品案头工作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萃;拉威尔钢琴作品中的“异国情调”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杰;《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的横向拓展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邓曹爽;从罗杰·塞欣斯钢琴奏鸣曲论其音乐创作观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姜音;库夏科夫《春天组曲》曲式、和声及演奏技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宏宇;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和声技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孟晓;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分析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81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c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