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岭南壮族山歌术语的多元特征及唱法探讨

发布时间:2024-04-25 03:15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共同凝聚成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杰出代表的各民族民歌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民族文化中最璀璨的瑰宝。壮族山歌作为岭南地区少数民族重要的民间歌曲艺术形式,表达出壮族人民内心的真实情感,彰显出其蕴含的独特艺术魅力。文章从壮族山歌的起源与发展现状着手,分析了壮族山歌术语的多元性,研究探讨山歌的唱法技巧,总结壮族山歌的演唱风格,希望对山歌的演唱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3东亚壮族了啰山歌《太阳照壮山》[11]481

图3东亚壮族了啰山歌《太阳照壮山》[11]481

真声唱法和假声唱法虽然都能完美表达壮族山歌的文化底蕴,但是在个别环节上还是存在一定的瑕疵,因此对两种唱法进行取长补短的结合,获得更好的表达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这种唱法的代表作品为《太阳照壮山》,其部分乐谱如图3所示。在演唱这种乐曲时,需在低中音部采取真声唱法,高声部时应用假声唱法....


图2南丹壮族山歌《公路翻过凉风坳》[11]480

图2南丹壮族山歌《公路翻过凉风坳》[11]480

壮族山歌在使用假声唱法进行演唱时,是以假声贯穿于整个演唱的过程,而不使用自然说话的真声,典型的标志就是没有明显的换声点,唱歌时的声带震动较小,没有强有力的声带张力,但是穿透力强,声音纤细,具有相当程度的金属质感,但是厚度感不足[12]。如壮族山歌《公路翻过凉风坳》,其部分乐谱如图....


图1马少壮族山歌《饭后要休息》[11]480

图1马少壮族山歌《饭后要休息》[11]480

壮族山歌是在自然说话的嗓音基础上,经过训练形成的声音高亢嘹亮,唱歌时大多采取胸腔发力的方式,利用体内的气息来进行发声,喉咙为主要的发声器官,带动声带的振动,以此来决定声音音调的高低变化,具有声音效果粗犷厚实明亮的特征,产生了一种胸腔共鸣的音响效果[10]。如壮族山歌《饭后要休息》....



本文编号:3963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963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9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