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音乐存在方式的哲学历史衍变

发布时间:2017-03-24 07:07

  本文关键词:音乐存在方式的哲学历史衍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针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音乐为何存在?音乐如何存在?音乐存在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它的面貌如何?它变化的动因又何在?因此本文将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纳入到西方哲学历史进程中,其目的是回答在西方哲学的历史衍变中“音乐之所以存在”以及“之所以如是存在”的根本原因。 作为西方文明的独特组成部分的音乐,是自人类诞生以后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哲学观念下所产生的不同性质的文化约定。西方哲学历史的发展可以归纳为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论三个阶段。本体论考察作为世界本体的存在究竟是什么,认识论讨论人所认识的世界是什么,即人之思想的内容是什么,而语言论则关心人所表达的语言是什么。 在哲学本体论阶段的音乐存在方式,是一种超验存在,即始终认定作为艺术的音乐本质上是对世界本体的摹仿,只有外部现实世界才是绝对本原和终极本体,本体规定着音乐的内容和本质,要求音乐反映或摹仿世界“本体”的本真,从而获得音乐存在的本体依据。 在哲学认识论阶段的音乐存在方式,是一种经验存在,即人类的生活经验对于创作具有第一性意义,音乐是人类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的产物,音乐存在的合法性由客观对象转移到审美主体,由传统实在的自然绝对本体和世界本原的抽象本体转向人类生命主体,由恒定不变的存在转向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经验生成。 在哲学语言论阶段的音乐存在方式,是一种先验存在,即音乐作品构筑了一个自主性王国,音乐作品自身已经完整显现了音乐的意义。这种先验存在造就了新的感性方式,以纯粹直观的方式面对“声音现象”,听觉经验被极度扩展,它消解了审美经验的历史,也生成了新的审美经验方式。所以,这一哲学历史时期的音乐存在方式,从追求本体的超验存在,到显现主体的经验存在,最终转向自在自为的先验存在。 音乐存在方式在整个哲学历史的本体论、认识论、语言论进程中分别表征为超验存在、经验存在、先验存在。音乐存在方式是不断发展、变化和有机的东西,它始终处于塑造和再塑造的复杂过程之中。这种变化不是随机的,也不是或然的,而是可预见的、是必然的,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哲学这一“时代精华的精华”的变化与发展。
【关键词】:音乐存在方式 本体论 认识论 语言论 超验存在 经验存在 先验存在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0-0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26
  • 一、选题缘起与问题预设8-9
  • 二、音乐存在方式及其哲学历史问题的研究现状与问题所在9-23
  • 三、本论题的研究策略、所属学科范畴与研究意义23-26
  • 第一章 哲学本体论阶段的音乐存在方式26-56
  • 第一节 “本体论”概念探析26-31
  • 一、“本体论”定义26-28
  • 二、“本体论”溯源28-30
  • 三、“本体论”的基本特征30-31
  • 第二节 抽象本体论阶段——音乐作为世界本原的反映和摹仿31-47
  • 一、万物的本原都是数31-35
  • 二、理智的“逻各斯”35-36
  • 三、声音是“原子”在虚空中的运动36-38
  • 四、音乐作为对理念摹仿的摹仿38-43
  • 五、神圣世界与人世间张力的调和43-47
  • 第三节 神学本体论阶段——音乐是赞美上帝的声音47-53
  • 一、美是“太一”的“流溢”47-48
  • 二、美在秩序、整一与上帝48-50
  • 三、音乐的三分法50-53
  • 本章小结 超验存在——哲学本体论阶段的音乐存在方式53-56
  • 一、何为“超验”53
  • 二、音乐与哲学本体论的共生与相成53-56
  • 第二章 哲学认识论阶段的音乐存在方式56-84
  • 第一节 “认识论”概念探析56-59
  • 一、“认识论”定义56
  • 二、“认识论”溯源56-58
  • 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58-59
  • 第二节 人性在神性中敞开——音乐是人类“情与思”的外化59-70
  • 一、感性的拓张59-65
  • 二、理性的弘扬65-70
  • 第三节 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音乐体现人的主体价值70-81
  • 一、感性与理性的先验综合70-77
  • 二、形式与内容的情感统合77-81
  • 本章小结 经验存在——哲学认识论阶段的音乐存在方式81-84
  • 一、何为“经验”81-82
  • 二、音乐与哲学认识论的相辅相成82-84
  • 第三章 哲学语言论阶段的音乐存在方式84-107
  • 第一节 “语言论”概念探析84-88
  • 一、“语言论”定义84
  • 二、“语言论”溯源84-88
  • 三、“语言论”的基本特征88
  • 第二节 形而上学的终结——音乐的意义来自作品自身88-95
  • 一、面向实事本身89-92
  • 二、作为存在者的存在92-95
  • 第三节 结构与解构——音乐的“新中心”与“去中心”95-103
  • 一、语言是存在之家95-96
  • 二、语言的形式结构96-99
  • 三、“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99-103
  • 本章小结 先验存在——哲学语言论阶段的音乐存在方式103-107
  • 一、何为“先验”103-104
  • 二、音乐与哲学语言论的亦步亦趋104-107
  • 结论107-110
  • 参考文献110-120
  • 后记1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岳川;语言转向与写作追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6期

2 倪志娟;词语破碎之处何物存在——西方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后[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3 王一川;理性王国的盛衰──认识论转向与西方前期现代美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4 纪丽静;;略论音乐审美模仿说[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林可济;追问“存在”,还是追问“存在者”?——从海德格尔的哲学视角梳理西方哲学史[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9期

6 李西林;审美体验与音乐的存在方式[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7 李朝东;董春莉;;西方形而上学及其现代命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李桂艳;审美理念论——从苏格拉底、柏拉图、普洛丁到黑格尔[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9 何乾三;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一)(从古希腊罗马时期至十九世纪)[J];音乐研究;1980年02期

10 王次p

本文编号:265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65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6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