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吴冠中绘画风格_《山东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09 07:34

  本文关键词:吴冠中绘画美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08年

吴冠中绘画美学思想研究

王长青  

【摘要】: 吴冠中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的画坛上,他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意义的画家。这种特殊性不仅表现为他在绘画实践中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绘画风格,更表现为他在实践中自觉化了的艺术思想。而正是这些思想多年来引领着中国当代美术界的理论争鸣,不仅影响了八十年代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进程,而且凸显出二十世纪及当今时代艺术融创的诸多问题。 前言部分介绍了目前学术界对吴冠中的理论研究,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方法和意义。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吴冠中的艺术经历和思想背景,共两节。第一节以历史的纬度论述了吴冠中艺术人生中的三次重大抉择,突出了他以诚为本的人生思想。第二节以二十世纪强调中西融合的林(风眠)/吴(冠中)体系作为吴冠中的艺术思想背景,分析了林/吴体系的形成以及绘画思想特征。本文也以此为平台研究他的绘画美学思想。 第二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分别从人民性、形式美、意境美、绘画风格四个方面研究了吴冠中绘画美学思想。本章分四节。第一节指出人民性是吴冠中时代政治对艺术的要求。他形象地将艺术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称为“风筝不断线”,深刻地反映出了他的绘画接受美学观——在功能论上强调“为人民服务”,在方法论上强调“从不断线到断线的边缘”的循序渐进的作品接受。第二节指出形式美作为吴冠中绘画图式的基本审美特质,在形式美还不被大多数人理解的时候,他站在古今中西的立脚点上谈论形式美的合法性问题,并在实践中探求到独特的形式美发现法和表现方法,体现了他融合中西艺术表现语言的艰难探索。第三节通过分析吴冠中提出“笔墨等于零”的观点,指出了他在艺术媒介层面上,破除“笔墨中心论”,从而在绘画本体论层面上,重建起了“意境核心论”,在艺术精神上,强调了艺术的创新精神。第四节从具象、半抽象、抽象三个方面分析了他的绘画风格的演化进程,并重点分析了他的独特抽象表现风格。 第三章指出了吴冠中绘画美学思想的启示意义,共两节。第一节通过分析吴冠中对“程式化”绘画传统的终结,指出画家应当在历史性和时代性上坚持艺术的传统与创新。第二节针对吴冠中提出的“一切艺术倾向于诗”的观点,提出艺术应不断地走在“思”之途中,追求诗意的表达。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205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前言12-14
  • 第一章 吴冠中的艺术经历与思想背景14-20
  • 第一节 吴冠中的艺术经历14-16
  • 一、家贫·误入艺途14-15
  • 二、留学·艰难抉择15
  • 三、故园·艺海沉浮15-16
  • 第二节 林/吴体系16-20
  • 一、林/吴体系的形成16-17
  • 二、林/吴体系的绘画思想特征17-20
  • 第二章 吴冠中绘画美学思想20-44
  • 第一节 绘画的人民性——"风筝不断线"20-25
  • 一、为谁服务——"为人民作画"20-22
  • 二、如何服务——"踩在断线和不断线的边缘"22-25
  • 第二节 绘画的形式美——"我们的苦难"25-31
  • 一、树立对形式美的正确认识25-26
  • 二、独特的形式美发现26-28
  • 三、形式美的表现方法28-31
  • 第三节 绘画的意境美——"笔墨等于零"31-37
  • 一、在艺术媒介层面上,破除"笔墨中心论"32-34
  • 二、在绘画本体论层面上,着重"意境核心论"34-35
  • 三、在艺术创新层面上,提出"笔墨当随个人"35-37
  • 第四节 绘画风格——"作者的背影"37-44
  • 一、具象风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前)37-39
  • 二、半抽象风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八十年代末期)39-41
  • 三、抽象风格(九十年代——)41-44
  • 第三章 吴冠中绘画美学思想的启示44-51
  • 第一节 传统绘画的终结44-47
  • 一、吴冠中对绘画"传统"的理解44-45
  • 二、传统与创新:"传统的历史性与阶段性"45-47
  • 第二节 思的任务47-51
  • 一、"一切艺术趋向于诗"47-49
  • 二、"思"之途49-51
  •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5
  • 致谢55-56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6-57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玲;郭峰;;溉古泽今 艺无止境——当代陶瓷艺术从传承走向创新[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飞燕;吴冠中抽象绘画的中国精神[D];南昌大学;2011年

    2 卜灵;吴冠中绘画艺术特色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琦;走向腐朽死亡的资产階级绘画艺术[J];美术;1950年06期

    2 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J];美术;1979年05期

    3 吴冠中;关于抽象美[J];美术;1980年10期

    4 詹建俊 ,陈丹青 ,吴冠中 ,靳尚谊 ,袁运生 ,闻立鹏;北京市举行油画学术讨论会[J];美术;1981年03期

    5 朱虹子;解读“笔墨等于零”——访吴冠中先生[J];美术观察;1999年09期

    6 吴冠中;许江;;存持美的灵魂——吴冠中、许江谈话录[J];美术观察;2006年10期

    7 李可染;谈学山水画[J];美术研究;1979年01期

    8 吴冠中;土土洋洋 洋洋土土——油画民族化杂谈[J];文艺研究;1980年01期

    9 吴冠中;油画实践甘苦谈[J];文艺研究;1981年02期

    10 潘公凯;;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自觉”与“四大主义”——一个基于现代性反思的美术史叙述[J];文艺研究;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华伟;;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3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4 刘毓秀;;浅谈舞蹈艺术的综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5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彭代明;;羌族民间艺术的认同及审美变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10 蒋君兰;;从明心见性的参悟看佛禅思维方式的美学意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廷信;;试析后技术时代的艺术[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红霞;;瓷性肌肤下的现代“身体”表述[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10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4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陈哲;中国传统纹饰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琦;走向腐朽死亡的资产階级绘画艺术[J];美术;1950年06期

    2 张仃;守住中国画的底线[J];美术;1999年01期

    3 翟墨;;吴冠中的横站和穿越[J];美术观察;2006年10期

    4 李可染;谈学山水画[J];美术研究;1979年01期

    5 吴冠中;梦里人间——忆夏凡纳的壁画[J];世界美术;1980年02期

    6 陈烙铭;金爱文;;简论陶瓷艺术的当代性[J];陶瓷研究;2007年01期

    7 蔡晓骝;;从塞尚到吴冠中——解析吴冠中油画风景中的“形式结构”[J];文艺评论;2008年01期

    8 吴冠中;油画实践甘苦谈[J];文艺研究;1981年02期

    9 吴冠中;风筝不断线——创作笔记[J];文艺研究;1983年03期

    10 水天中;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吴冠中[J];文艺研究;199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章文浩;从林风眠到吴冠中[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2 王雪莹;吴冠中绘画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贺鹃;吴冠中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力;《对吴冠中及其艺术的思考》[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5 刘春雨;吴冠中油画艺术研究与实践[D];延边大学;2010年

    6 董颖;论巴尔蒂斯风景绘画的中国艺术精神[D];河南大学;2010年

    7 郭紫旭;吴冠中的油画艺术特色及其影响力[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亮;;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美学意蕴[J];时代文学(上);2010年03期

    2 乔梁;;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06期

    3 袁素平;;一首网络诗歌试译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10期

    4 袁素平;;一首网络诗歌翻译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5 刘金霞;;浅谈书法艺术的形式美和意境美[J];书法赏评;2009年06期

    6 卢忠雷;;译诗·译美·美诗[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7 鄢章荣;试论宋词英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0期

    8 党玲玲;李延林;;广告英语的美学特征[J];语文学刊;2006年15期

    9 祝英玉;;英语商标词的语言美学特征[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7期

    10 张艳霞;李犁;;从莫兰迪到吴冠中——解析二者油画作品的“灰色美”[J];理论界;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大勇;;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民性[A];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Ⅱ)[C];2003年

    2 刘春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散文教学新论[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3 陈敏;;广告的魔力在于形式美[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东;陈育哲;王侠;秦荣生;;形式美在面部轮廓整形设计中的意义[A];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汪义生;;试论蒋士铨诗歌中的人民性[A];蒋士铨研究论文集[C];1985年

    6 彭洁;;论彝剧与形式美[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7 张显达;;科技期刊的形式美——浅说封面构思和色彩[A];四川高校学报编辑文集[C];1989年

    8 付杰;;试论政党的先进性和人民性[A];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婷婷;;董必武“司法人民性”思想的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10 赵友兴;;地图整体设计的形式美与方便阅读[A];2001年东北三省测绘学术与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 郝银钟;[N];人民法院报;2008年

    2 记者 袁祥;[N];光明日报;2009年

    3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许前飞;[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逸吟;[N];光明日报;2010年

    5 刘学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法院院长;[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本报评论员;[N];人民法院报;2009年

    7 陈晋;[N];学习时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郭士辉 姚晨奕;[N];人民法院报;2009年

    9 邹文;[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张忠厚;[N];人民法院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伶俐;审美概念理解对审美感受和创造性思维影响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吴高泉;乡土叙事[D];浙江大学;2006年

    3 张丹华;技术创新战略的理性思考与模式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晓光;景观象征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俞敏华;形式的表象与深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欧永宁;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视域下的中国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张爱军;建国初期刑事诉讼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王发堂;建筑艺术鉴赏原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周宏;理解与批判[D];南京大学;2002年

    10 赵慧宁;建筑环境与人文意识[D];东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长青;吴冠中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胡兆娟;论创意服装设计中柔美意境的表现[D];苏州大学;2010年

    3 赵钢;浅谈中国历代山水画中的意境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翠玲;物态的国画艺术—现代首饰艺术的意境美表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韩非;论中国花鸟画的意境美之表现[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李莉萍;和敬静空的冥想[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7 常洁;高中古诗词教学之意境挖掘[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秀芹;论盛唐七言绝句的意境美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和晓艳;现代环境景观设计的形式美[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10 侯丽丽;方圆之美—谈油画风景写生中的构图[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吴冠中绘画美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8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68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9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