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基于GIS和RS的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分析及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28 19:28
  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成都平原向川西北高原峡谷过渡地带,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区域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对于维护周边乃至西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地质灾害的影响,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强烈干扰,植被遭受严重损毁,森林景观出现明显退化的现象,无法充分发挥保护区的生态功能,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加强,严重影响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以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交叉学科的系统耦合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选取西南山地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区,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景观指数法、数学模型分析法、空间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基于RS和GIS等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以1998年、2008年和2017年三期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以景观格局分析和生态脆弱性评价作为重点,通过研究景观格局动态演变,基于景观格局评价其生态脆弱性,阐明外界干扰前后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的演替规律,揭示影响生态脆弱性变化的因素和驱动机制,提出针对不同生态脆弱性等级地区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并进行示范,以期为同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技参考。(1)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景观...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1 景观格局分析与生态脆弱性评价
        1.1 景观格局分析
        1.2 生态脆弱性评价
    2 景观格局分析与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
        2.1 文献的获取与论证
        2.2 研究阶段划分
        2.3 国内外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2.3.1 基础理论研究
            2.3.2 方法论研究
            2.3.3 应用研究
            2.3.4 区域综合研究
        2.4 国内外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标与内容
        1.1 研究目标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2 技术路线与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研究方法
            2.2.1 野外实地调查法
            2.2.2 文献研究法
            2.2.3 空间分析法
            2.2.4 景观指数法
            2.2.5 熵权法
            2.2.6 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
    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3.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3.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4 材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三 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划分
    1 遥感数据预处理
        1.1 辐射定标
        1.2 大气校正
        1.3 几何校正
        1.4 图像融合
        1.5 图像裁剪
    2 建立景观分类系统
    3 遥感影像的解译及精度验证
        3.1 遥感影像的解译
        3.2 野外调查精度验证
四 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分析
    1 景观格局指数选取
    2 基于斑块类型水平的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2.1 景观结构分析
        2.2 景观斑块数量和密度分析
        2.3 景观形状分析
        2.4 优势景观类型分析
        2.5 连通性分析
    3 基于景观水平的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4 地震造成的景观格局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1 地震前后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4.1.1 植被损毁,生态系统功能下降
            4.1.2 动植物生境丧失,生物多样性下降风险增强
            4.1.3 生态系统结构失衡,环境恢复力减弱
        4.2 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影响
        4.3 对川金丝猴及其栖息地的影响
五 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
    1 评价单元的确定及生态脆弱性的分级方法
        1.1 评价单元的确定
        1.2 生态脆弱性的分级方法
    2 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2.1 景观类型生态脆弱性分析
        2.2 区域综合生态脆弱性分析
    3 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保护管理政策建议
        3.1 微度脆弱区生态恢复措施
        3.2 轻度脆弱区生态恢复措施
        3.3 中度脆弱区生态恢复措施
        3.4 强度脆弱区生态恢复措施
        3.5 重度脆弱区生态恢复措施
        3.6 自然保护区管理建议
            3.6.1 加强动植物资源保护
            3.6.2 积极发展社区共管机制
            3.6.3 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力度
六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76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876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2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