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武安伯延村保护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9 07:58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村落作为各民族各地区的生存、生活、生产空间的物质载体,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者,它所带有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是传统文化的主要产生地与传承地,也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随着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传统村落衰亡现象日益加剧,大量文化遗产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如何解决历史原真性与现代文明的矛盾,协调传统生存空间与现代生活方式,使传统村落得以保护并继续发展下去,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课题选取入选我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的河北省武安市伯延村为研究对象,利用参与式方法,在分析研究村落现状与各方利益诉求的基础上为其提出一套客观科学的保护与发展措施,旨在保护伯延村特色历史文化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关发展策略,改善村落人居环境,带动村民增收脱贫,使伯延村能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焕发生命力。课题主要分为四大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参与式方法的概述,为论文的第一章与第二章。主要讲述课题涉及的相关背景、理论知识与参与式方法在传统村落范畴中的概念与应用方式。第二部分,伯延村概况与现存状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为论文的第三章。主要通过...

【文章页数】:21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涉及的相关理论
        1.4.1 利益相关者理论
        1.4.2 有机更新理论
        1.4.3 内生增长理论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论文的创新点
        1.6.1 参与式方法的应用
        1.6.2 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
        1.6.3 提出低影响发展模式
    1.7 研究方法
        1.7.1 文献研究法
        1.7.2 实地调查法
        1.7.3 统计分析法
        1.7.4 比较分析法
    1.8 研究框架
    1.9 本章小结
第2章 参与式方法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的应用
    2.1 参与式方法的概念
        2.1.1 一般概念
        2.1.2 参与式方法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的概念
    2.2 参与式方法的工作核心
        2.2.1 儒法互济,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2.2.2 规划设计人员以介入者、协调者的身份参与
        2.2.3 将村民定义为利益主体
        2.2.4 做到专业知识与乡土知识互补
        2.2.5 真诚与尊重的工作态度
    2.3 参与式方法的工具与技术手段[58]
        2.3.1 直接观察法
        2.3.2 田野调查法
        2.3.3 半结构访谈
        2.3.4 问卷调查法
        2.3.5 图表法
        2.3.6 排序法
        2.3.7 信息分析法
    2.4 参与式方法的实施步骤
        2.4.1 准备阶段
        2.4.2 调研阶段
        2.4.3 分析与规划设计阶段
        2.4.4 成果产出阶段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伯延村概况、调查评价及问题分析
    3.1 伯延村概况
        3.1.1 历史沿革
        3.1.2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3.1.3 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3.1.4 传统民居
        3.1.5 非居住性建筑
        3.1.6 历史环境要素
        3.1.7 非物质文化
    3.2 伯延村传统格局现状调查及评价
        3.2.1 外部道路
        3.2.2 传统街巷
        3.2.3 公共空间
        3.2.4 景观环境
    3.3 伯延村传统民居现状调查及评价
        3.3.1 建筑年代
        3.3.2 建筑风貌
        3.3.3 建筑质量
        3.3.4 建筑高度
        3.3.5 综合评价
    3.4 伯延村非居住性建筑现状调查及评价
        3.4.1 阁
        3.4.2 庙
    3.5 伯延村历史环境要素现状调查
        3.5.1 古桥、古碑、古树
        3.5.2 石磨、石碾、古井
    3.6 伯延村基础设施现状调查
        3.6.1 给排水设施
        3.6.2 电力通信设施
        3.6.3 能源供应设施
        3.6.4 环卫设施
        3.6.5 综合防灾设施
    3.7 伯延村非物质文化现状调查及评价
        3.7.1 特色文化
        3.7.2 民俗技艺
    3.8 伯延村发展现状调查
        3.8.1 生产水平
        3.8.2 生活水平
    3.9 伯延村保护与发展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调查
        3.9.1 村民
        3.9.2 地方政府人员
        3.9.3 游客
    3.10 伯延村现状存在问题总结与分析
        3.10.1 利益相关者诉求
        3.10.2 传统格局
        3.10.3 建筑
        3.10.4 历史环境要素
        3.10.5 基础设施
        3.10.6 非物质文化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伯延村保护措施研究
    4.0 伯延村保护内容
    4.1 伯延村保护原则
        4.1.1 整体性原则
        4.1.2 原真性原则
        4.1.3 识别性原则
        4.1.4 参与性原则
    4.2 伯延村保护范围划定
        4.2.1 核心保护区
        4.2.2 建设控制区
        4.2.3 协调发展区
    4.3 伯延村风貌格局保护
        4.3.1 内部街巷保护
        4.3.2 公共空间保护
    4.4 伯延村传统民居保护
        4.4.1 保护要点与原则
        4.4.2 保护类型与方式
        4.4.3 主要保护措施
        4.4.4 保护范例
    4.5 伯延村非居住性建筑保护
        4.5.1 保护类型与方式
        4.5.2 保护范例
    4.6 伯延村历史环境要素保护
        4.6.1 保护类型
        4.6.2 保护措施
    4.7 伯延村非物质文化保护
        4.7.1 保护类型
        4.7.2 保护措施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伯延村发展措施研究
    5.1 传统村落发展内涵
        5.1.1 经济发展
        5.1.2 参与机制
        5.1.3 生活改善
        5.1.4 文化传承
    5.2 传统村落发展原则
        5.2.1 保护优先原则
        5.2.2 因地制宜原则
        5.2.3 可持续发展原则
    5.3 伯延村发展定位分析
        5.3.1 竞争力分析
        5.3.2 SWOT分析
        5.3.3 利益相关者诉求分析
        5.3.4 区域定位
        5.3.5 功能定位
        5.3.6 产业定位
    5.4 伯延村发展模式研究
        5.4.1 传统发展模式分析
        5.4.2 低影响发展模式内涵
        5.4.3 低影响发展模式职能分配模型
        5.4.4 低影响发展模式利益分配模型
    5.5 延村产业经济发展措施
        5.5.1 巩固发展特色种植业
        5.5.2 创新发展加工制造业
        5.5.3 以旅游服务业为依托,“三产融合”发展
    5.6 伯延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措施
        5.6.1 空间景观设计
        5.6.2 绿化系统规划
        5.6.3 公共空间设计
        5.6.4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5.7 伯延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措施
        5.7.1 道路交通规划
        5.7.2 给排水工程规划
        5.7.3 电力通信工程规划
        5.7.4 能源工程规划
        5.7.5 环卫工程规划
        5.7.6 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758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758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c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