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汉中市紫道系统规划设计初探

发布时间:2021-11-24 07:24
  汉中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备秦蜀古道和汉水线路两大遗产资源。秦蜀古道遗产和汉水线路遗产,均属于文化线路遗产类型,它们的保护工作是汉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重点内容。文化线路遗产也是我国目前遗产保护、利用与管理工作重点和难点。其中秦蜀古道是大遗址保护“十二五”、“十三五”专项规划中的重点保护项目。在这个大背景下,基于汉中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项目工作中所提出的“汉中市紫道”概念,探索解决像文化线路遗产这种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型线型遗产的保护、利用与管理的新理念。在《汉中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5-2030)文本中,给“汉中市紫道”进行了界定,但是仅停留在总体规划阶段,缺少更深入的研究。作为一个新概念,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次研究具有首创意义,因此,本文旨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概念辨析,对“紫道”进行概念界定,论述其普适性。同时,针对汉中市进行首次紫道系统规划设计研究,初步探索“紫道”系统的规划方法与设计导则,通过典型案例进行规划设计探索,检验其可操作性。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以遗产保护相关原则为出发点,参考遗产保护区划、绿道规划、遗产廊道规划设计等内容,...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2. 紫道概念解析
    2.1 “紫道”命名解读
        2.1.1 “紫道”名称解析
        2.1.2 “紫道”研究现状
        2.1.3 紫道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2.2 汉中市紫道概念提出及紫道概念界定
        2.2.1 “汉中市紫道”概念界定
        2.2.2 汉中遗产特征梳理
        2.2.3 紫道适用对象研究
        2.2.4 概念辨析
        2.2.5 紫道概念界定
    2.3 小结
3. 汉中紫道系统构建基础梳理
    3.1 遗产分类提取
        3.1.1 秦蜀古道文化线路遗产研究及遗址梳理提取
        3.1.2 汉水文化线路遗产概况及遗址梳理提取
    3.2 现状遗存状态及可依托条件
        3.2.1 褒斜道现状可依托条件
        3.2.2 汉水干流汉台区段现状可依托条件
        3.2.3 古城廓及主要历史街巷现状可依托条件
    3.3 小结
4. 汉中紫道系统构建
    4.1 汉中紫道系统规划结构与层级划分
        4.1.1 紫道组成要素
        4.1.2 选线原则及要求
        4.1.3 汉中紫道系统层级结构
        4.1.4 运营管理规划
    4.2 汉中市域层级紫道系统构建
        4.2.1 汉中市域层级紫道系统结构
        4.2.2 汉中市域层级紫道系统线路构成与布局原则
    4.3 汉中盆地层级紫道系统构建
        4.3.1 汉中盆地层级紫道系统结构
        4.3.2 汉中盆地层级紫道系统构成与布局原则
    4.4 汉中历史城区层级紫道系统构建
        4.4.1 汉中历史城区层级紫道系统结构
        4.4.2 汉中历史城区层级紫道系统构成与布局原则
    4.5 小结
5. 汉中紫道遗产展示与阐释系统和景观游憩系统构建
    5.1 紫道遗产展示与阐释系统规划
        5.1.1 展示与阐释现状
        5.1.2 展示与阐释内容及方式
        5.1.3 展示与阐释设施
    5.2 紫道景观游憩系统构建
        5.2.1 景观绿化设计
        5.2.2 配套设施规划
        5.2.3 服务设施规划
    5.3 汉中紫道遗产展示与阐释系统与景观游憩系统规划设计导则
        5.3.1 紫道线路规划设计分类及导则
        5.3.2 规划设计类型汇总
    5.4 汉中紫道遗产展示与阐释系统和景观游憩系统规划设计示例
        5.4.1 褒斜道石门段规划设计示例
        5.4.2 汉江汉台区段规划设计示例
        5.4.3 古城墙区段规划设计示例
    5.5 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运河国家遗产廊道模式运作机理剖析及其对我国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启示[J]. 龚道德,袁晓园,张青萍.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1)
[2]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遗址阐释与展示体系规划——以唐桥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J]. 宋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S2)
[3]城市绿道景观设计要点探析[J]. 李茜,张智.  现代园艺. 2015(16)
[4]基于文化遗产保护新动态新理念的汉中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方法探索[J]. 常海青,王代赟,刘伟,王建成.  建筑与文化. 2015(07)
[5]汉中城市历史格局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研究[J]. 常海青,赵飞翔,王璐,张涛.  建筑与文化. 2015(07)
[6]文化线路视野下的蜀道(四川段)研究现状及思路探讨[J]. 赵晓宁,郭颖.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7]美国国家遗产廊道的动态管理对中国大运河保护与管理的启示[J]. 龚道德,张青萍.  中国园林. 2015(03)
[8]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5(03)
[9]国际绿道管理实践分析[J]. 吴瑾,孙斌,刘爱容.  生态科学. 2015(01)
[10]历史文化型绿道的文化演绎——以厦门老铁路绿道景观设计为例[J]. 吴抒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博士论文
[1]南京明城墙遗产廊道保护与构建研究[D]. 王燕燕.南京林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太原市店头村展示利用设计探析[D]. 肖继宏.太原理工大学 2015
[2]汉中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划研究[D]. 董晓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3]汉中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变迁研究(1370-1949)[D]. 陈涛.上海师范大学 2014
[4]元中都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 张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5]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文化景观型绿道构建研究[D]. 高鹏.浙江农林大学 2013
[6]文化遗产展示规划与设计初探[D]. 汤莹瑞.重庆大学 2013
[7]碧峰寺遗址保护展示设施设计研究[D]. 徐妍.清华大学 2013
[8]曲阜孔庙阐释系统研究[D]. 项顼.西北大学 2012
[9]基于梯度保护理论的城市历史街区保护方法初探[D]. 邱桂芳.青岛理工大学 2012
[10]结合圆明园遗址展示与利用规划的大遗址展示研究[D]. 杨晓青.天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15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515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4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