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民俗认同的现代性反思:山西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08:56
【摘要】:民俗参与地方文化建设,成为地方标识性文化,是近年来民俗学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民俗与历史、旅游、景观、认同、表述等深层关系,成为理解现代民俗传承机制的重要途径。洪洞大槐树是一个重要的案例,尤其是近些年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的塑造和发展,融入了移民历史、移民传说、民俗等多种文化要素。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洪洞大槐树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移民问题上。这里主要从民俗学视角,审视大槐树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三次转变,即民俗记忆经典化、祭祖仪式标准化、传统民俗景观化三个阶段,进一步讨论民俗要素是如何参与地方文化塑造过程的,反思民俗的现代性传承机制。“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充满历史记忆感和感伤的经典民谣,经过代代口耳相传,深刻影响了大槐树作为北方移民心中的“圣地”形象。民俗认同的现代性反思,首先要讨论的是第一个问题,历史和民间记忆如何被民俗化?那就是传说资源和地方民俗的经典化,伴随着大量生动的传说故事和生动有趣的民俗解释。第二章在“大槐树”的历史记忆中,祖先、大槐树、老鹳窝成为重要的移民想象。民国年间外地经商的洪洞商人率先实现了立碑纪事,将民俗和洪洞移民迁移地联系在一起。由此“大槐树移民记忆”被经典化,口头传统和历史遗迹产生了关联。其次,是民俗认同的仪式化。第三章大槐树祭祖仪式中,经过历史和岁月的积淀,大槐树移民后裔常常回到大槐树下祭祖,形成了丰富悠久的祭祖传统。自1991年起至2018年,政府在民间祭祖传统上,开始了长达27年的官民同祀的“祭祖仪式”,使得民俗认同通过“仪式”的纪念性特征再次焕发生机,深入人心。如今寒食、清明、寒衣节为主祭日的祭祖大典仪式,已经成为重要的民俗标识。再次,是民俗认同的景观化。第四章新时期大槐树景区在旅游与民俗交叉视角上,打造民俗认同基础上的大众参与和体验。20世纪60年代欧美民俗学者曾经讨论过现代民俗的变化问题,将之称为“民俗主义”。当下以大槐树景区为主体的民俗表演、民俗舞台化、民俗商业化等等,仍然表现出“民俗主义”的问题。事实上,这些大众参与表达出新的民俗认同意识,经过长时间积淀就成为了新的“标准民俗”,因此景观化、可视化、商业化成为新时期民俗认同的重要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933;K8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轶方;铁铮;;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传播的分析与对策[J];绿色中国;2014年08期

2 徐赣丽;黄洁;;资源化与遗产化:当代民间文化的变迁趋势[J];民俗研究;2013年05期

3 申红星;;明清时期豫北地区移民问题探析——以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为中心[J];求是学刊;2010年02期

4 石菊红;张红;;试论国家与社会视野下的寻根经济[J];商业时代;2010年05期

5 韩一武;;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历史成因及社会影响[J];沧桑;2008年06期

6 杨丽娟;;“寻根祭祖”游的人类学解读:中国传统魂魄观的仪式化[J];旅游学刊;2007年11期

7 乔新华;;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卫才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赵世瑜;;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解析[J];历史研究;2006年01期

10 陈勤建;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若干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武琼;“寻根祭祖”的社会学阐释[D];山西大学;2014年

2 段亚蓉;改革开放以来晋南的祖先崇拜和祖神信仰调查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3 裴娟;洪洞大槐树寻根文化的民族情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4 谭宇;明代中原人口迁移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20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720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4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