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先锋作家创作“前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0 07:00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通常将兴起于1985年左右以马原、余华、格非等作家为代表致力于形式实验和叙事革命的创作思潮称之为先锋文学。以往先锋文学研究大多着眼于先锋文学的内涵、文学史意义及对代表作家作品的具体评析,对先锋文学的生成和先锋作家的创作前史等问题还有待深入。本篇论文即从几位代表性先锋作家的早期文学经验入手,围绕其各自的早期阅读史、文学圈子与文学交往,以及早期创作等几个方面进行材料整理与分析,以此拓展考察八十年代先锋文学思潮的文学史现场,从中探讨先锋文学的发生学问题。论文主体分为以下几部分:绪论部分说明选题缘由与研究综述,指出目前对先锋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先锋文学的整体性研究及代表作家的创作批评,重返八十年代研究视野中对先锋文学的重评与重估,以及对先锋文学进行历史化的史料整理研究等方面,但是缺乏从先锋作家自身早期文学活动进行现场相关史料文献的整理与考证,大多从既有结论出发,对先锋文学的阐释容易陷入“共识性”的成规和套路,缺乏对先锋文学思潮发生和兴起过程的历史再现和重新审视。论文主体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梳理先锋作家早期个人经历中的边缘体验及其“由边缘向中心”的文学诉求。其中先锋作家的早期...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边缘感”与早期文学经验的积累
    第一节 早期个人经历中的边缘体验
        一、余华的梦魇: 从大字报目睹者到文化馆里的精神领袖
        二、苏童的孤独: 从街头少年到高校辅导员
        三、马原的惶惑: 从大学文青到藏地“新人”
    第二节 游离时代之外的文学经验
        一、从边缘到中心的文学追求
        二、成长与漫游中的文学素材
        三、晚生感与潜在的创作局限
第二章 潜在的先锋意识与早期文学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现代主义风尚与早期阅读的线索和问题
        一、余华: 对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写作范式模仿
        二、苏童: 塞林格和福克纳的精神浸养
        三、马原: 博尔赫斯情结的缘起与归宿
    第二节 文学理想与早期文学圈子的形成
        一、余华的县城民间沙龙
        二、苏童的“他们”文学圈
        三、马原的大学文学沙龙和西藏文学圈
        四、以华东师大为核心的再聚集
第三章 早期文学创作与先锋作家的“写实”阶段
    第一节 余华: 温情与冷峻交织的人性书写
        一、爱与美的肆意书写
        二、冷峻叙事的初现端倪
    第二节 苏童: 成长与暴力题材的雏形显现
        一、诗与小说的文体转换
        二、经典少年形象与女性形象的孕育
    第三节 马原: 沿袭现实主义的主流写作
        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叙事方式
        二、对“文革”的暴露和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马原“先锋创作前史”发表目录
附录二: 余华“先锋创作前史”发表目录
附录三: 苏童“先锋创作前史”发表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20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820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1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