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城市名片——沈建国的环境雕塑艺术

发布时间:2022-02-09 00:59
  近年来,城市环境雕塑逐渐成为城市公共艺术展示的载体,在城市景观文化营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沈建国多年来从事现代公共环境艺术的研究与实践,为我国二十多个城市创作了五十余件城市雕塑作品,特别是为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创作的几件作品具有代表性。因此,文章以他最具代表性的雕塑作品为评论对象,阐述城市环境雕塑具有的艺术魅力,一方面让学界再一次领略沈建国君在环境雕塑创作方面具有的非凡才华,另一方面期待今后他能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精神特色又有文化内涵的雕塑佳作。 

【文章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06)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城市名片——沈建国的环境雕塑艺术


醒石-远去的风景钢板、不锈钢270cm×480cm×260cm沈建国2016年58

蓝色,钢板,天空,形状


2019·06将怎样与现代工业以及人们的审美理念去结合是现代城市雕塑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例如其作品《醒石-远去的风景》(图2),创作主题以太湖石为灵感来源,凭借生锈的金属钢板为主要构件,在可以转动的金属板中间镶嵌一块近似于太湖石的构件,这块“石头”是通过材料的转变而成。它随着时间的变化、太阳光线的变化,可以在转动当中产生不同的空间,犹如一扇打开的门,也像一个打开的窗户,利用新、旧物质材料的结合来反映苏州文化,承载苏州的元素。彩色钢板雕塑《游》(图3),以两块弯曲的蓝色钢板为主体,弯曲的蓝色钢板上雕刻着镂空的抽象鱼形状,蓝色寓意着蓝蓝的天空、蓝蓝的水,雕塑中镂空欢畅的游鱼寓意着苏州工业园区在绿色、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快速发展,游向美好的未来。又如安放在苏州尹山湖公园的作品《绿色呼唤》(图4)同样以金属钢板为材料,分别以三个大小形态各异的几何形体为雕塑的主要构件,一个构件上面以浅浮雕形式雕刻着重叠的树叶,另一个构件上以浅浮雕形式雕刻着无叶交织的树干,而中间的一个构件和有树叶重叠的构件上雕刻着“传、道、生、和、融”等文字,这寓意着城市发出对绿色向往的呼唤,呼吁人们建设和谐共存的绿色城市。在苏州新城区中环境雕塑作品大部分出自沈建国老师之手,他的每一件作品都阐释着深厚的文化信息,往往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沈建国老师在环境雕塑设计实践中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他求学年代专业基本功的严格训练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他在创作中关注雕塑本身内涵的同时还时刻关注雕塑与城市周围环境的关系,强调雕塑作品与空间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理念。他认为城市环境雕塑不应该是冰冷的创意摆设物,而应该是一个城市景观的伴侣,人们可

锻铜,绿色


谔???墓辜???块“石头”是通过材料的转变而成。它随着时间的变化、太阳光线的变化,可以在转动当中产生不同的空间,犹如一扇打开的门,也像一个打开的窗户,利用新、旧物质材料的结合来反映苏州文化,承载苏州的元素。彩色钢板雕塑《游》(图3),以两块弯曲的蓝色钢板为主体,弯曲的蓝色钢板上雕刻着镂空的抽象鱼形状,蓝色寓意着蓝蓝的天空、蓝蓝的水,雕塑中镂空欢畅的游鱼寓意着苏州工业园区在绿色、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快速发展,游向美好的未来。又如安放在苏州尹山湖公园的作品《绿色呼唤》(图4)同样以金属钢板为材料,分别以三个大小形态各异的几何形体为雕塑的主要构件,一个构件上面以浅浮雕形式雕刻着重叠的树叶,另一个构件上以浅浮雕形式雕刻着无叶交织的树干,而中间的一个构件和有树叶重叠的构件上雕刻着“传、道、生、和、融”等文字,这寓意着城市发出对绿色向往的呼唤,呼吁人们建设和谐共存的绿色城市。在苏州新城区中环境雕塑作品大部分出自沈建国老师之手,他的每一件作品都阐释着深厚的文化信息,往往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沈建国老师在环境雕塑设计实践中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他求学年代专业基本功的严格训练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他在创作中关注雕塑本身内涵的同时还时刻关注雕塑与城市周围环境的关系,强调雕塑作品与空间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理念。他认为城市环境雕塑不应该是冰冷的创意摆设物,而应该是一个城市景观的伴侣,人们可以走近它、触摸它、与它玩耍融合一体,只有设计出大众认可并可以享受的公共艺术才是唯一的目标。他的环境雕塑作品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我们期待今后沈建国老师能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精神特色又有文化内涵的环境雕塑作品,让我们再次领略现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城市雕塑的公共性[J]. 沈建国.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2]雕塑艺术的公共性问题[J]. 沈建国,章之珺.  雕塑. 2005(06)
[3]景观设计与文化[J]. 沈建国.  装饰. 2005(11)
[4]与沈建国的一次谈话[J]. 张华.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3)



本文编号:3616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616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c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