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从“天使”到“公牛”——上海外滩公共雕塑的变迁与城市形象重塑

发布时间:2021-11-20 15:56
  从外滩公共雕塑变迁的视角分析作为上海城市形象的外滩变迁过程,考察公共雕塑对于上海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上海外滩形象变迁的梳理和开埠100多年来外滩公共雕塑的变迁考证,全方位还原外滩公共雕塑演变的动力和过程。上海外滩长期以来作为上海最重要的城市形象而存在,其公共雕塑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起到了重塑城市形象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不同主题和类型的外滩雕塑的研究,发现外滩公共雕塑和城市形象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外滩公共雕塑的变迁反映了政治文化转变、社会属性转变和意识形态转变,成为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方式。 

【文章来源】: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0,(01)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从“天使”到“公牛”——上海外滩公共雕塑的变迁与城市形象重塑


开埠前的外滩景观

示意图,上海,示意图,城墙


外滩虽属于上海,但是两者却隔着一道城墙,起初这道城墙是为抵御倭寇建造,而后又因要与外滩连接而拆除。城墙拆除后,上海又借由外滩之势迅速发展。由于外滩有许多外资机构驻扎,这些外资机构不仅开展对中国的贸易,同时也开展对世界的贸易,使得上海经济发展更为迅速,但也因此使彼时的外滩呈现出殖民主义色彩。正是因为上海具有特殊的政治环境和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得外来者更加看中这个城市,首先占夺的地方便是外滩。外滩在经历了小刀会起义、太平军叛乱、“一·二八”事变、“八·一三”淞沪抗战之后,许多建筑物和雕塑受到了损坏。直至新中国成立,才开始修复工作。虽然,外滩现如今呈现的多是异国风采的建筑,但却为上海这座城市提供了历史佐证。也正是因为这些风格迥异的建筑,外滩因此被称之为“万国建筑博览会”。外滩从“荒野芦滩”转变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不仅仅是外貌的改变,同时也是上海外滩建筑、雕塑、文化的历史变迁(如图2所示)。2 外滩公共雕塑的变迁

纪念碑,英国人


纪念碑雕塑有《红石纪念碑》、《常胜纪念碑》、《马嘉里纪念碑》、《伊尔底斯纪念碑》(如图3所示)、《欧战纪念碑》(如图4所示)。《红石纪念碑》是第一座坐落于外滩的西方雕塑,是英国人为了纪念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中国官兵擒杀的英国人而建立的雕塑。《常胜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攻打太平军而牺牲的外籍军官而建立的雕塑。《马嘉里纪念碑》是上海的英国侨民为了纪念马嘉里而建立的雕塑。《伊尔底斯纪念碑》是德国人为纪念在中国黄海遇难的德国皇家海军而建立的雕塑。《欧战纪念碑》是英国人为纪念在欧战中从上海出发所牺牲的战士而建立的雕塑。图4 欧战纪念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海外滩公共雕塑的发展[J]. 张海平,刘兴山.  公共艺术. 2019(01)
[2]公共雕塑设计在濮院特色小镇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 袁新月,俞梅芳,赵斌.  设计. 2018(11)
[3]华尔街的孪生牛 外滩金融铜牛[J].   检察风云. 2016(14)
[4]城市雕塑艺术与环境空间的融合[J]. 宋书魁.  设计. 2016(03)
[5]关于公共雕塑与城市形象的新角度思考[J]. 张海林,钟蕾.  装饰. 2006(03)

博士论文
[1]上海外滩城市公共雕塑演变研究[D]. 刘兴山.上海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507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507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6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