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载文量与学术影响力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14-07-01 16:25
    载文量是一个期刊最基本的计量学指标,可以说,期刊所有的评价指标都或多或少的与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通过统计期刊的载文量,研究其与期刊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关系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贾志云、何荣利研究了载文量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1-2] ,颜志森、陈向敏对期刊的载文量问题进行了探讨[3-4] ,玄雪梅对图书情报类期刊近9年的载文量进行了分析[5] ,寇晓燕又重点研究了情报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6] ,本文在借鉴陈留院研究方法[7]的同时 ,以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的19家图书、情报类期刊的载文量为研究基础,通过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载文量与期刊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关系,换言之就是探讨期刊杂志的载文量是否与学术影响力成正比。
  本文中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大小有以下2个条件:(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五版)的排名;(2)CSSCI来源期刊的排名(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对其相应排名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最后的排名,其中只要有一次没有进入上述的评价体系,此期刊将被排除在此次研究范围外。本文来自笔耕文化图书档案。

  1 载文量的统计及分析

  首先,以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19家图书、情报类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查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了这19家期刊2003~2009年的载文量(见表1)。
  1.1 载文量整体情况分析
  对所统计到的载文量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求取各年的数学期望值,然后为了进一步揭示各年单个数据对数学期望值的偏离程度,又求取其标准差(见表1)。
  从数据可以看到,这19家期刊的载文量呈先增后减再增的态势,出现2006、2009年两个波峰,并在2009年达到最大值,从样本标准差的数值来看,其离散程度较大,说明各期刊之间的载文量有较大的差异。一般而言,期刊会根据自身稿源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载文量进行相应的调整,载文量的增加,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期刊稿源的增加,而载文量的减少则是一些期刊为了增加其学术影响力而对进行合理的瘦身(减少载文量),具体一种期刊或者一类期刊最合理的载文量是多少,既避免退稿率大而影响作者的投稿积极性,又不因载文量过大而影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这是一个有着积极意义的研究论题。
  1.2 载文量具体情况分析
  为了更详细的了解各期刊之间载文量的具体情况,又统计了各期刊每年的期均载文量(见表2)。其中月刊7家、双月刊11家、季刊1家(“b”代表双月刊、“m”代表月刊、“q”代表季刊),具体中间有变更刊期的也作了相应的标识统计。
  从数据中来看,每年期均载文量变化不大,2003~2009年均在34.7±3.1之间波动,说明期均载文量每年变化不是很大,而每年期均载文量在数学期望±标准差之间的期刊数均在70%左右,也说明这些期刊其期均载文量也较为集中。除变更刊期的个别期刊外,期均载文量变化不大,说明期刊每期的载文量相对稳定,一般期刊都有相对固定的栏目,这也说明其相应的栏目载文量具有相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从这19家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五版)的期刊期均载文量来看,呈现2个基本特征:其一是期均载文量的稳定性,其二是期均载文量的相对集中性。

    2 载文量与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区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对这些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五版)、CSSCI来源期刊(2004-2005、2006-2007、2008-2009)的排名进行统计,然后对其相应名次进行累加,按照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其中只要有1次没有入选上述2中评价体系,将不对其进行排序(见表3),并按照排名的先后顺序对其进行划分:学术影响力大(综合排名1~5)、学术影响力较大(综合排名6~9)、学术影响力一般(综合排名11~14)。为了方便比较具体的载文量信息,又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了如下分段统计,数学期望值和标准差均为表1中的数据,具体分为4个阶段:0<a≤数学期望值-标准差,数学期望值-标准差<b≤数学期望值,数学期望值<c≤数学期望值+标准差,数学期望值+标准差<d≤∞,(见表4、表5、表6)。
  2.1 学术影响力大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载文量情况分析
  从表4的统计可以看出,这5家期刊的载文量除S2外,多集中于a,b阶段,且载文量偏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些期刊所走的是精品路线,它们要在众多的来稿中优中选优, 把真正的高质量论文刊登出来,从而提高期刊的学术声誉度,这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办刊模式,不过较少的载文量和过高的退稿率,以及较长的发表周期,势必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作者的投稿积极性,如S3期均载文10篇左右,此期刊选择论文不亚于百里挑一,因此如何在不影响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情况下更多的报道科研成果,从而扩大期刊的影响力,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S2的载文量在这5家期刊中是最多的,甚至是其他期刊载文量的3倍还要多,这种以较多载文量来尽量弥补因退稿率高、发表周期长而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样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办刊模式尝试。
  2.2 学术影响力较大与一般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载文量情况分析
  从表5的统计可以看出,这5家期刊的载文量多集中于b,c阶段,除S5外,其他4家期刊的载文量较为集中。这些学术影响力较大的期刊,他们拥有较多的相似度,除S5(月刊)外均为双月刊,且这4家期刊的载文量大多集中在b阶段,他们所坚持的办刊思路是试图在载文量和学术影响力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既不刻意求少(减少载文量),也不片面追大(增加载文量),从而尽可能的增加其学术影响力,这是一种较为温和的办刊思路。
  从表6的统计可以看出,除S15外,其他3家期刊载文量均集中在c,d阶段,且载文量较多。他们所走的是较为明显的“以量取胜” 办刊模式,其显著特点是载文量占优势,有以数量(载文量)优势来弥补质量(学术影响力)劣势的嫌疑[7]。这种模式从目前国内几种影响力较大的来源期刊遴选情况来看,似乎有一定的可行性,如较为明显的S15,从2003~2007年的较少载文量,到2008年以后的较多载文量,这是一种通过综合各种情况所作出的一个选择,从而使得该类期刊趋于一个共同的特点——大载文量。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评价机构在逐渐淡化期刊大载文量所占的优势,也使得期刊不得不根据自身的稿源实际情况而做出合理的取舍,进而,确保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不受其载文量的负面影响。

本文编号: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1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