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高校图书馆场景化知识服务模式构建

发布时间:2023-04-02 20:41
  随着“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不断更新迭代,使得全社会范围内的各领域得到深刻变革,并促进其相互之间的深度融合,社会生产生活朝着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高速发展。另一方面,知识已然成为当今时代不容忽视的生产要素之一,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或缺,受到各界高度重视。在这种形势下,知识服务不再局限于图书馆,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多渠道碎片化地满足当下需求。相应地,用户也渴望接受体验良好、匹配度高、及时个性的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职能实现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顺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被不断重构。近些年,高校图书馆借助于新技术实现了自身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整体而言,高校图书馆主要经过了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的三个发展时期。即便如此,在今天这个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得到广泛普及应用的大背景下,图书馆面临着海量的馆内外资源和丰富多变的用户需求。在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复杂多样的的数据资源难以得到有效的适度揭示、相互关联以及充分挖掘。而且相较于用户需求,图书馆面临着服务内容的知识性不足和个性化欠缺,服务形式主动性不够等问题。因此图书馆必须要具备创新思维,借助新兴思想和技术,来调整和优化图书馆服...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一) 理论价值
            (二) 现实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场景理论
        2.1.1 场景的内涵
        2.1.2 场景化服务的要素
    2.2 知识服务理论
        2.2.1 知识服务
        2.2.2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历程
        2.2.3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2.3 图书馆推行场景化知识服务的意义
    2.4 本章小结
3 高校图书馆场景化知识服务的要素和特征
    3.1
        3.1.1 服务主体
        3.1.2 服务环境
            (一) 实体空间
            (二) 虚拟平台
            (三) 人文环境
        3.1.3 服务资源
            (一) 图书馆馆藏资源
            (二) 开放获取资源
            (三) 图书馆联盟资源
            (四) 网络信息资源
        3.1.4 服务内容
            (一) 贯穿科研的系统化知识服务
            (二) 辅助教学的嵌入式知识服务
            (三) 融入生活的社会化知识服务
        3.1.5 服务方法
    3.2 高校图书馆场景化知识服务的特征
        3.2.1 主动智能特征
        3.2.2 共享交互特征
        3.2.3 精准适配特征
        3.2.4 包容易用特征
        3.2.5 持续追踪特征
    3.3 本章小结
4 高校图书馆场景化知识服务模式构建
    4.1 实体空间服务模式
    4.2 虚拟空间服务模式
        4.2.1 总体架构
        4.2.2 运行模式
    4.3 本章小结
5 高校图书馆场景化知识服务模式实现策略
    5.1 构建基于场景的知识服务平台
    5.2 培养提高馆员场景思维与综合素质
    5.3 重视加强场景技术的引入与融合
    5.4 构筑馆员与读者用户间的信任体系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79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779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a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