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金昌业《燕行日记》整理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5 09:38
  金昌业《燕行日记》是朝鲜使臣作为冬至使、谢恩使,前往清朝出使的日记。朝鲜与中国的宗属关系明朝既有,自朝鲜王朝建朝至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年),两国交流始终密切,仅朝鲜派出的使团,平均每年约有两次。金昌业生于朝鲜时代中期,其家族乃是颇有名望的安东金氏,加之其祖辈曾有多次出使中国的经历,使得金昌业对中国山川胜景的向往日益强烈。此次出使本是其兄金昌集作为冬至兼谢恩使赴清,金昌业在机缘巧合下作为打角子弟军官的身份随行,终于在他五十四岁这年实现了去中国的愿望。他的主要目的是游览中国的壮美景色,当然也与沿途的满人、汉人多有交流,对中国东北、华北的民风民俗,科举制度,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等多有了解。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燕行录全编》第二辑中金昌业《燕行日记》卷一、卷二为底本进行整理,并参考大量近代有关金昌业燕行纪录的著作及论文,以期系统地探讨金昌业燕行过程中对中国清朝态度的转变过程,在清的主要活动以及途径中国东北、华北的交通路线等情况。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为本文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以及当前学界对燕行录的研究现状,通过对本选题研究现状和必要性的阐述,引出其研究价值,并说明研究方...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燕行录”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
        1.3.2 金昌业燕行纪录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重难点与创新点
第二章 金昌业生平及燕行作品
    2.1 金昌业的生平介绍
    2.2 金昌业的燕行作品
第三章 《燕行日记》的内容分析
    3.1 出使情况分析
        3.1.1 使行背景
        3.1.2 使行人员
        3.1.3 使行路线
    3.2 清朝制度分析
        3.2.1 礼仪制度
        3.2.2 宗教制度
        3.2.3 服饰制度
        3.2.4 科举制度
    3.3 与崔德中《燕行录》内容之对比
第四章 《燕行日记》中存在的讹误
    4.1 讹字
    4.2 脱字和脱文
    4.3 倒字和倒文
    4.4 衍字
第五章 《燕行日记》的价值
    5.1 《燕行日记》的历史价值
    5.2 《燕行日记》的民俗价值
    5.3 《燕行日记》的地理价值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燕行日记》点校节选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朝鲜时代《燕行录》与清代满族女子的域外镜像[J]. 姚晓娟.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6)
[2]《老稼斋燕行日记》与清代满族形象的域外书写[J]. 杨光,姚晓娟.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4)
[3]试论清前期朝鲜士大夫对清朝认识的转变——以金昌业《老稼斋燕行日记》为中心[J]. 柳时仙.  民族史研究. 2016(00)
[4]朝鮮朝燕行文獻與清代前期語言的使用——以金昌業《老稼齋燕行日記》爲中心[J]. 汪銀峰.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2014 (02)
[5]近二十年中国《燕行录》研究综述[J]. 王禹浪,程功,刘加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2(11)
[6]历史记忆的集体构建:“高丽棒子”释意[J]. 黄普基.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7]朝鲜使臣视角下的明代辽东民俗——以《燕行录》记载为中心[J]. 张晓明.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05)
[8]朝鲜朝使臣眼中的满族人形象——以金昌业的《老稼斋燕行日记》为中心[J]. 徐东日.  山东社会科学. 2011(10)
[9]《燕行录》记录的朝鲜使者在清代中国东北见闻[J]. 王广义,吴菁菁.  兰台世界. 2011(19)
[10]朝鲜“燕行录”文献与中国东北史研究[J]. 王广义,许娜.  学术交流. 2011(05)

博士论文
[1]朝鲜朝语境中的满洲族形象研究[D]. 刘广铭.延边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闵镇远《燕行录》研究[D]. 黄雅诗.北京大学 2013
[2]明清时期朝贡体系中的朝鲜服饰[D]. 刘晓.浙江大学 2013
[3]金昌业的《老稼斋燕行日记》研究[D]. 陈燕丽.山东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730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730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7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