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以人民主体思想为指导推进政治改革发展

发布时间:2014-06-30 20:3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这个基本要求,是作为“五位一体”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都必须坚持的,但首先是政治改革发展必须坚持的。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政治改革发展,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从而更好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它对经济基础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以人民主体思想为指导推进政治改革发展,对于全面落实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各个领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牢固树立人民主体思想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发展中改革,发展与改革融为一体,是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鲜明特点,也是今后继续推进各项事业必须坚持的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就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强调指出:“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显然,这一论述既阐明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目的与意义,又明确了继续推进政治改革发展的方向与任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政治改革发展,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人民主体思想。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而始终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1031是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语言表述。人民群众不仅是价值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价值的享有者。人类社会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也应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意愿和要求不断得到满足和实现的历史。不仅如此,人民群众还是政治文明的创造者,也应是民主政治生活的主体。马克思指出:“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2]40他特别指出了人民在两种制度中的不同地位:在君主制中是国家制度的人民,在民主制中则是人民的国家制度。“在民主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具有与它本身的意义不同的意义。每一个环节实际上都只是整体人民的环节”;“在民主制中,国家制度、法律、国家本身,就国家是政治制度来说,都只是人民的自我规定和人民的特定内容”。[2]39,41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阐明了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确立了人民群众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打破了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英雄史观,实现了历史观的伟大变革。
  中国共产党以唯物史观指导,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长期实践中赋予人民主体思想更多更新的时代内涵。在党与人民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强调,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一个根本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带领人民、依靠人民与学习人民统一起来,把问需于民与问政于民、与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政治智慧,保证党的决策和工作更加符合实际、符合规律、符合民心;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等等。在人民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强调,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等等。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直接体现和决定着人民的主体地位。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等等。在我们党的人民主体思想中,主体问题即“什么人的民主”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社会主义不同于以往各种社会形态之处,最根本的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体、社会的主人,即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丰富而深刻的人民主体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体现了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主体思想回答了党所领导的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量源泉、主要动力、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价值观、方法论,其精神实质就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创造精神,维护、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坚持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过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伟大复兴的根本原因。
在社会主义政治实践过程中,人民群众居于主体地位,是政治实践过程中的主动实践者,客体则是人民群众这个主体实践作用的对象。但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作用不是单向的,客体也会对主体产生一定的作用,这样,政治实践过程的主体与客体就具有相对性。相对于人民这一主体来说,客体包括政治体制和政治机构,政治领导者和管理者,政治决策及其贯彻实施,这些都根源于人民并受人民制约。这种关系,决定了政治体制和政治机构的服务性质、价值取向和廉洁原则,赋予了领导者和管理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味着政治决策及其贯彻实施需要人民的广泛参与,要求政治过程的结果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要求。只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由人民来决定并为人民而存在的政治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时,人民是决策和政策的指向,是领导和管理的对象,因而也是政治过程的客体。有人认为,政治就是对于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的治理和管理。离开人民这个客体,政治过程就无所适从。[3]意味着人民要遵守自己参与创制的国家制度和方针政策,并受到这些制度和方针政策的规范和约束,人民要接受自己选出的各级机构的领导和管理,完成法律赋予的任务。这样来看政治过程中的人民,作为主体而体现的更多的是权利,作为客体而体现的更多的是义务。因此,人民作为主体和作为客体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是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

本文编号: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d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