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马克思的生态经济理论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启示(2)

发布时间:2017-04-21 16:3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思想给我们最深刻的借鉴意义就在于,我们要搞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对伦理道德观进行重构,要重视生态伦理道德的宣传和培育。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培育一种全新的生态伦理。在当前,建构生态伦理要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观和人类平等观,主张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生存平等、利益平等和发展平等,即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既要求代内公平,也要求代际公平。代内平等的道德原则强调当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身利益上机会均等,在谋求生存与发展上权利均等。在代际价值的理解上,应该明确两点:一是权利和义务的非对等性,承认后代人享有权利并不意味着要求他们承担相应的义务,正如我们承认自然的权利而很难要求动物、植物等对人类承担义务一样;二是由于后代人尚未出场,因此其权利的行使并非一个现实的存在,而是一种观念的存在,存在于当代人的“观念”中,因此,后代人的权利必须由当代人来代理,由当代人按照公平的原则进行分配。
  第二,增强公民的生态道德意识。目前,在我国,公民的生态道德意识依然淡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是一个道德层次问题,而整个社会的生态道德意识水平的高低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整体的道德意识水平。因此,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使科学认识自然、友善对待自然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一种理念,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一个首要任务。我们要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积极宣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普及环境科学和环境法律知识;要努力建立和完善各种环境保护和教育的评估、奖惩和激励等方面的机制;还须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机制,尤其要抓好学校教育的环节,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和提高。
  第三,变革道德规范,在伦理道德上实现由传统道德向生态道德转变。生态道德观念是人们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对是非、善恶、荣辱的认识、判断和评价。由于传统工业文明把人类看作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唯一值得尊重的物种,所以传统道德只关注人的利益、人的权利,而忽视自然界的生态权利、不承认自然界的生命价值。生态文明建设中,要通过变革公民的生态道德观念,使人们树立崭新的生态意识,规范人对自然的行为,启迪人的道德悟性,自觉维护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有序,进而推动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有序。


本文编号: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672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e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