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曾“牧斋诗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3 10:30
  清代诗文注释学十分发达,但学界的研究重心主要在清人注释前代诗文上,对清人注清诗的研究还较为薄弱,成果也比较零散。有感于此,本文选取清人注清诗中的典范——钱曾“牧斋诗注”作为研究对象,逐一探讨钱曾“牧斋诗注”的缘起、经过、流通状况、笺注体例、内容、方法和特点等。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包含四个部分:第一章,“牧斋诗注”成书及版本。本章主要是对钱曾的生平经历、诗注成书起因、经过和流通状况进行介绍。钱曾自顺治五年、六年开始从钱谦益问学,砚席侍侧,是钱谦益晚年最为得意的门生。从笺注者所具备的学识学养、对作者的熟知程度以及丰富的藏书资源来看,钱曾都是笺注钱诗的不二人选。“牧斋诗注”虽然在乾隆朝列为禁书,但在私人领域,此书一直暗中被收藏、流通、阅读。第二章,“牧斋诗注”注释体例、内容与方法。钱曾虽然未明言诗注的体例,但从诗注一以贯之的呈现来看,钱曾在注释的体例上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要求。诗注内容以详备著称,主要涉及到厘清字音、订正错误、注典释史、索解讔语等几个方面。在注释方法上,钱曾运用“诗史互证”的方法,将钱谦益的诗歌与明史联系起来,以史证诗、释诗,又将钱谦益的诗歌当作有价值的历史文本,还原了历史真相...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范畴界定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与方法
第一章 “牧斋诗注”成书及流通
    第一节 钱曾生平及著述
    第二节 “牧斋诗注”的成书
    第三节 “牧斋诗注”的禁毁与流传
第二章 “牧斋诗注”注释体例、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牧斋诗注”注释体例
    第二节 “牧斋诗注”注释内容
    第三节 “牧斋诗注”注释方法
第三章 “牧斋诗注”注释特点
    第一节 引作者语成注
    第二节 以才学为注
    第三节 以注存史
    第四节 藏注于注
第四章 “牧斋诗注”与阐释主体的建构
    第一节 “牧斋诗注”与钱曾的遗民情结
    第二节 “牧斋诗注”与钱谦益的形象书写
    第三节 “牧斋诗注”与钱曾人格重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黄与坚《有学集诗注序》
附录二 :陈寅恪对钱曾诗注评价再论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钱曾注《病榻消寒杂咏》对钱谦益形象的书写[J]. 张娜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2]中国诗歌解释史上的学术革命典范——汤汉注陶、《钱注杜诗》、《李白集校注》、《柳如是别传》[J]. 邓小军.  中国诗学研究. 2017(01)
[3]钱曾《牧斋初学集诗注》再论[J]. 卿朝晖.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3(01)
[4]走出冷落的明清诗文研究——近十年来明清诗文研究述评[J]. 周明初.  文学遗产. 2011(06)
[5]“以牧斋注遵王”示例[J]. 谢正光.  苏州大学学报. 2005(05)
[6]吴伟业《梅村诗话》考辨[J]. 邬国平.  古籍研究. 2003(02)



本文编号:3727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727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0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