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感知网络路由及激励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0 10:16
  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移动设备之间通过短距离通信技术组成的间歇式连接网络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移动设备常由人携带,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其运动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移动节点的某些特征。因此,研究者开始关注社交因素对这类移动网络的影响。从而,以社交因素为主要依据指导网络协议设计的社会感知网络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热点研究领域。 在间歇式连接模式下,点对点的通信路径难以得到保证。移动节点之间的数据传播主要依靠其偶然的相遇机会,通过“存储-携带-转发”的合作模式实现。因此,对节点间相遇机会的预测以及节点间的合作成为影响数据转发效率的主要因素。根据是否考虑自私节点,本文将社会感知网络中的数据转发分为全合作节点的路由问题和存在自私节点的激励机制问题。节点间的社群、社交强度、相似度、以及运动规律性等社交属性和特征潜在的隐含了节点间接触的规律性,对解决路由问题和激励机制问题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本文对社会感知网络中路由问题和激励机制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针对网络拓扑结构变化频繁、社交因素多样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蜂群及兴趣驱动的路由协议和基于多维度社交因素进行数...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TABLE OF CONTENTS
图目录
表目录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社会感知网络
        1.2.1 体系结构
        1.2.2 社交特点
        1.2.3 关键技术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研究现状
    2.1 社交联系及特征
        2.1.1 社群
        2.1.2 中心度
        2.1.3 相似度
        2.1.4 社交强度
        2.1.5 动规律性
    2.2 路由协议
        2.2.1 基于社群的路由协议
        2.2.2 独立于社群的路由协议
    2.3 激励机制
        2.3.1 激励机制概述
        2.3.2 基于信用的激励机制
        2.3.3 基于分值的激励机制
        2.3.4 基于等量交换的激励机制
        2.3.5 基于信任的激励机制
    2.4 问题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蜂群及兴趣驱动的路由协议
    3.1 引言
    3.2 系统模型及假设
    3.3 BEEINFO协议
        3.3.1 基于兴趣的社群
        3.3.2 人工蜂群算法感知模拟
        3.3.3 BEEINFO体系结构
        3.3.4 BEEINFO工作流程
    3.4 BEEINFO协议的实现
        3.4.1 环境感知和社交强度感知
        3.4.2 转发策略
        3.4.3 消息调度和缓存管理
    3.5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3.5.1 仿真环境及设置
        3.5.2 仿真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多维度数据转发路由协议
    4.1 引言
    4.2 系统模型及假设
    4.3 PIS协议
        4.3.1 物理临近性
        4.3.2 数据兴趣
        4.3.3 社交联系
        4.3.4 PIS工作流程
    4.4 PIS协议的实现
        4.4.1 更新维度信息
        4.4.2 计算维度相似度
        4.4.3 确定转发策略
    4.5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4.5.1 数据集
        4.5.2 仿真环境及设置
        4.5.3 仿真结果分析
        4.5.4 参数对PIS的影响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副本调节的激励机制
    5.1 引言
    5.2 系统模型及假设
    5.3 CAIS 机制
        5.3.1 单源分发模式和多源分发模式
        5.3.2 CAIS体系结构
        5.3.3 CAIS工作流程
    5.4 CAIS的实现
        5.4.1 消息副本管理
        5.4.2 数据转发管理
        5.4.3 自私管理
        5.4.4 消息优先级管理
        5.4.5 credit分配管理
    5.5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5.1 网络模型
        5.5.2 仿真环境及设置
        5.5.3 仿真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社群等量交换的激励机制
    6.1 引言
    6.2 问题模型与分析
    6.3 系统模型
    6.4 Com-BIS机制
        6.4.1 Com-BIS体系结构
        6.4.2 Com-BIS工作流程
    6.5 Com-BIS机制的实现
        6.5.1 节点与节点间的等量交换策略
        6.5.2 节点与社群间的等量交换策略
        6.5.3 更新贡献值和收益值
    6.6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6.6.1 仿真环境及设置
        6.6.2 仿真结果分析
        6.6.3 Com-BIS影响因素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总结
    7.2 创新点摘要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20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3820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4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