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的密特朗中东欧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4-09-15 14:10

【摘要】 本文集中分析的是在东欧剧变、冷战结束之后密特朗的中东欧政策。这里讨论的中东欧政策主要分为对德政策、对其他东欧国家政策以及对随即发生的欧盟东扩的政策。其中对德政策聚焦在密特朗对两德统一的复杂态度上;对其他东欧国家政策主要突出在双方的外交和思想互动上;对欧盟东扩准备阶段的态度则主要反映在他参与和影响的各项重大政策和计划之中。与德国形成经济和政治之间的相互制衡是戴高乐以来所有法国领导人的欧洲外交基调。密特朗主要通过严格要求德国遵守德波边境的不可侵犯性和竭力将统一后的德国纳入欧洲货币联盟体系这两套办法来限制德国力量的膨胀。对其他东欧国家的政策,其宗旨在于扩大法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并确保这些国家加入欧洲一体化后不至于影响到欧洲建设原有的计划和成果。与这些国家里不同政见者们的思想碰撞反映了双方的差异。正是这样的误解造成了密特朗“欧洲邦联”计划的失败,从而大大影响了法国在新兴东欧民主国家中的地位。不过德国等其他欧共体国家对欧洲东扩的支持,加之法国国内后来出现了“左右共治”的局面,密特朗对东扩的保留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为了不使扩大后的欧盟沦为一个松散的联邦,密特朗与其他成员国领导人一起推动着联盟进行深刻的改革和深化。这一过程也集中体现了新功能主义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的运用,即充分强调各功能部门的扩溢作用,在尊重各集团利益的前提下提高组织的“相容性”。总之,密特朗在冷战结束之际的中东欧政策充分体现了其所谓的“大欧洲梦想”,即一个法国占重要地位的欧洲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一极。

【关键词】 密特朗; 两德统一; 中东欧国家; 欧洲一体化; 欧盟东扩;

第一章密特朗对两德统一的态度

 

1989年,法国人庆祝了他们的大革命两百周年。1989年下半年,法国成为了欧共体轮值主席国,面对东欧的巨大变革,密特朗要做的很多。局势的复杂多变让密特朗一时难以判断事态的走向,因此谨慎是可以理解的。但他更不愿看到的是,今后人们在评价这段历史时批评他的不作为。两德统一是德国历史上最重要、最欢欣鼓舞的时刻之一,但在法德两国的关系史上,则是一个顿点。法德之间的战争史相当漫长,从多次交锋的结果来看,很明显法国是处于下风的。因此,这个强大的邻邦一直以来都是法国最主要的安全威胁。对任何一位法国领导人来说,法国外交中最为关键的一环都是通过约束德国来维护本国的安全以及在欧洲事务中的主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一分为二使法国的安全威胁大大降低,其影响和实力也远远超过了德国,并得以在政治上始终处于西欧的政治大国地位。然而冷战之后德国的重新统一,将彻底改变法德两国的力量对比。拥有八千万人口的统一后的德国将很有可能主导未来的欧洲,眼前的实力均衡被打破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作为从二战中走出来的一代领导人,密特朗能站在法国的立场做些什么呢?战争已不再行得通了,唯一的选择便是外交。

 

第一节 背景:两德统一与密特朗的历史忧虑

 

在欧盟的发展历程中,“欧洲”并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概念。在冷战时期,东西方的长期对峙使铁幕两边的交流少之又少,因此欧洲共同体的范围只能被限制在西欧国家。冷战的结束让欧洲一体化获得了进一步扩展的空间,一个完整的欧洲当然应当包括中东欧这些新兴的民主国家。曾经的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处于东西欧的最前沿,因此东西两德的合并实际上可以被认为是欧共体东扩的一次前奏。合并的意义不单单是一个国家最终实现了统一,它更意味着欧共体彻底突破了原来横亘于东西欧之间的障碍,为此后的东扩进程起到了相当关键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1989年n月9日深夜、10日凌晨,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传遍了世界:柏林墙倒塌了。9日晚,时任东德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君特·沙博夫斯基(Gunter.Schabowski)向外宣布,政府将从10日开始解除对居民前往西欧签证的所有限制。东德各警察局也接到命令,从10日凌晨开始,对所有希望去西欧的居民放行。消息一出,数以万计的东德人摧毁了柏林墙,涌向了西欧。

德国人的第一反应很快由惊愕转为狂喜。在波恩,国会成员们为两德间边界的打开表示热烈欢迎。身在华沙进行访问的科尔总理大声宣告:“历史的车轮加快了它的脚步。我们曾经认为两德的统一只能留待下一代去实现。但今天,还有谁能说这只是我们这一代的梦想而已?”’在莫斯科,新闻只是言简意赅地宣布了这一事件,并未做任何评论。而在巴黎,罗兰.杜马在其发表的公告中称:“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决定,是向民主化迈出的巨大一步。”

柏林墙开放之后,西方舆论界流行着一种说法:德国统一“三个月前还是一个乌托邦,两个月前还是一个朦胧的梦,一个月前是一种希望,而今则是肯定的了。”3科尔也认为阿登纳“在自由和统一的欧洲建立一个自由和统一的德国”的理想就要实现了。德国外长根舍在1989年n月底走访法国时曾经动情地对密特朗说:“我来自东德,我为现在正在东德发生的一切感到自豪。人们以和平的方式为他们的自由和民主而奋斗。”

 

第二节密特朗对欧洲货币联盟计划的影响

 

密特朗对于统一后德国的担心还体现在欧洲货币联盟计划这一问题上。他认·为联邦德国在确定关于货币联盟的政府间会议的日期上立场并不明确。在科尔的周遭到处都是希望保持强势马克的银行家和政治家。尽管科尔接受了德洛尔(Delors)报告,但西德内部的反响并不好。面对民众的强硬,没人能够肯定科尔的欧洲理念是否会继续坚持下去。

事实上,欧洲一体化的开创者们一直以来的梦想便是出现一个由唯一政府行使主权的欧洲联邦,其中统一货币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因为只有这样,公民和商品才能在一个无国界的空间内自由流通。但从1957年的罗马条约开始,关于货币联盟的计划就一直被束之高阁,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文件。直到1988年,德国人根舍才正式向其他十一个成员国提出了关于建立“欧洲货币空间和欧洲中央银行”的备忘录,希望通过统一的货币和银行来完善现存的单一市场,并与美元的强势地位相抗衡。此后,由法国人德洛尔组成的委员会起草了关于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三步走”计划(即第一步实现资本自由流通;第二步建立欧洲货币局,即欧洲中央银行的前身;第三步建立经货联盟,以单一货币取代各成员国货币)。

柏林墙倒塌之时,法国正好是欧共体的轮值主席国。密特朗在这六个月任期里的最主要任务就是落实“三步走”计划。一向崇尚“平稳功能主义”的法国希望能够在1989年底确定出关于欧洲货币联盟的政府间会议的具体日期。但法国人认为两德的统一极有可能减缓甚至损害到整个计划。这样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德国一直在加快着它的统一步伐。1989年n月28日,科尔向东德提出了关于“联邦组织”的十点计划。1989年12月5日,科尔致信密特朗,提议将确定政府间会议具体日期的时间推后一年(因为对于科尔来说,要在1990年12月国会选举之前在德国内部推进经货联盟计划是相当困难的),并要求赋予该次会议双重任务:除了讨论货币联盟之外,也同时将政治联盟计划提上议事日程。尽管法德两国领导人都同意将两德统一计划置于欧洲框架下进行(这一点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观点存在严重分歧),但双方在欧洲的制度方面却有明显不同的想法。密特朗认为:“首先应当通过经济与货币联盟将德国完全纳入欧共体之内”,而科尔认为:“最紧急的步骤是提高共同体在政治层面的影响力”。

 

第二章 密特朗的东欧政策

 

从1988年夏天开始,密特朗决定在其第二任期的前面几年对每个东欧国家都进行一次国事访问。而科尔则认为法德可以联合起来对东欧采取外交攻势。不过密特朗的智囊团发现西德更愿意跟东欧国家中问题最少、条件相对最好的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及东德接触,而把波兰、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这样的棘手国家交给法国。如此分配自然不被法国接受。于是密特朗开始独立展开与东欧的外交关系,并且打算与早已活跃在这一地区的西德、英国和意大利进行竞争。1988年秋,密特朗向他的政府成员们宣告:“我们必须重新重视东欧。尽管面前困难重重:波兰的困境、捷克斯洛伐克的强硬、罗马尼亚的激进、保加利亚的跟风,但在未来的几个月里,我会逐一造访这些国家。”’

 

第一节 背景:中东欧新政治精英与东欧的开放在冷战期间,法国与中东欧国家的不同政见者们联系并不密切。法国官方甚至刻意忽略他们的存在,这主要是从外交合法性的角度考虑的。与这些反对派人士接触势必影响到与东欧共产主义政权的正常关系。但到了80年代末期,面对动荡不定的东欧各国,密特朗意识到了与这些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加深接触的必要性。

本文编号:8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8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9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