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论违法性认识的体系性定位

发布时间:2023-05-27 06:04
  在实体法层面,我国刑法并没有对违法性认识问题进行有效回应,司法实践中一贯秉持着“不知法者不免责”这一原则。但随着现代刑法中大量行政犯罪的出现,全球化以及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不知法者不免责”这一铁律也逐渐受到了动摇。近年来以“赵春兰非法持有枪支案”、“郑州大学生掏鸟窝案”、“卢氏兰草案”为代表的“典型案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其判决结果同社会公众的一般认识存在严重冲突。违法性认识理论司法实践化的失败一方面体现出对德日理论的引入“水土不服”,另一方面体现出司法机关对“不知法者不免责”这一原则的坚守。本文通过对违法性认识的比较法研究,梳理“不知法者不免责”这一原则的中外历史嬗变,对违法性认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比较了违法性认识这一要素在德国刑法体系与我国刑法体系中的不同,并立足于本国,在我国的犯罪论体系下探寻违法性认识的理论空间,并研究了违法性认识的本土化适用问题,即司法标准问题。本文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为违法性认识概说,主要介绍了“不知法者不免责”原则的崩溃,指出“不知法不免责”这一原则在现代社会已然不适用,并且显现出较大弊端,在其指导下的“违法性认识不要说”没有存在的空间,对违法性认...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违法性认识的体系性定位概说
    1.1 “不知法者不免责”原则的历史回溯
        1.1.1 违法性认识不要说:“不知法者不免责”原则的提出
        1.1.2 违法性认识必要说:“不知法者不免责”原则的崩溃
    1.2 违法性认识的概念界定
        1.2.1 违法性认识概念的争议梳理
        1.2.2 本文立场:违法性认识是对违反法规范的认识
    1.3 问题提出:违法性认识在我国犯罪论体系中定位不明
        1.3.1 概念混乱:违法性认识的理论定位不明
        1.3.2 欲拒还迎:违法性认识的实践态度不明
2 德日阶层犯罪论体系下违法性认识的体系定位争议考察
    2.1 犯罪故意的体系性变迁与违法性认识
        2.1.1 古典犯罪论体系中的故意与违法性认识不要说
        2.1.2 新古典犯罪论体系中的故意与故意说
        2.1.3 目的论犯罪论体系中的故意与责任说
    2.2 阶层犯罪论体系下违法性认识体系定位问题的学说梳理
        2.2.1 故意说
        2.2.2 责任说
        2.2.3 自然犯与法定犯两分说
        2.2.4 故意说与责任说的争议焦点梳理
    2.3 阶层犯罪论体系中违法性认识体系定位之争的启示
        2.3.1 启示一:违法性认识理论立基于规范责任论
        2.3.2 启示二:学说引入需考量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故意理论
        2.3.3 启示三:学说选择需要综合考量刑法目的
3 我国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下的违法性认识的体系定位
    3.1 违法性认识理论的理论空间探究
        3.1.1 对我国四要件犯罪论体系方法论之反思
        3.1.2 罪过理论的规范化改造
    3.2 责任说、限制故意说于我国犯罪论体系之否定
        3.2.1 责任说与限制故意说同我国《刑法》对犯罪故意的规定不符
        3.2.2 责任说与限制故意说无法妥善解决正当化事由的前提事实认识错误
        3.2.3 责任说与限制故意说不利于刑法出罪功能的实现
        3.2.4 罪责客观化不利于刑法人权保障功能的实现
    3.3 本文立场:严格故意说更适合我国现实情况
        3.3.1 “形似”:我国的犯罪故意之与严格故意说相吻合
        3.3.2 “神合”:严格故意说下社会危害性的规范性解读
        3.3.3 “形神合一”:严格故意说下社会危害性的双重内涵
        3.3.4 严格故意说对其谴责之回应
4 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下违法性认识的实践可行性分析
    4.1 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下违法性认识理论实践可行的前提
    4.2 违法性认识判断的基本方法
        4.2.1 违法性认识的认定方法主要是证明与刑事推定相结合
        4.2.2 违法性认识问题的举证责任与证明标准
    4.3 违法性认识的判断标准
        4.3.1 判断标准的选择取决于行为人的预防必要性
        4.3.2 例外:司法责任制免责机制中的专业标准
    4.4 违法性认识判断的反向逻辑
        4.4.1 行为人是否有机会对行为的合法性产生合理怀疑
        4.4.2 行为人是否利用机会作出了充分的努力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24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824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0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