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歌对《昭明文选》的接受研究 ——以宋人注苏诗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3-10-09 14:26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由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定,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收录了从先秦到南朝梁之间一百三十余位作家的七百六十多篇作品。几乎囊括了当时所能见到的诗文菁华,被后人视为总集之首、文章渊薮。《文选》不仅在当时,而且对后世的文学、文人都曾产生相当深刻、广泛地影响。先贤对于唐代与“文选”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硕繁富,然而论及宋代与“文选”文学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沉寂。普遍认为宋代是“选学废矣”低谷时期,历来不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重点,关注不多,成果较少。专门对《文选》与宋代诗歌之间接受和影响关系研究、《文选》对宋人诗歌创作影响的个案研究论文鲜见,著作更为凤毛麟角,这正是需要我们去挖掘研究的地方。本学位论文选取被传统“文选学”界视为“衰落”的宋代作为一个独立研究的时期,以中国文学的集大成者、宋代文学的翘楚——苏轼的诗歌为研究个案,以现代“文选学”视角下的“《文选》接受”为着眼点,结合注释学、文字学、训诂学、接受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以“宋人注苏诗”为主要参考文献并且结合清人对苏诗的注释,来分析苏轼诗歌对《文选》的接受。通过对苏轼诗歌的句式、句法、典故、词汇、结构、体式等方面的...

【文章页数】:30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材料、方法
        (一)研究的材料
        (二)研究的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编 宋代“文选学”综合考察
    第一章 宋代“文选学”概述
        第一节 宋代“文选学”发展的背景
            一、隋唐“文选学”兴起的原因
                (一)《文选》学源于《汉书》之学
                (二)科举考试是“文选学”兴起的直接动力
            二、宋代对“文选学”接受的社会条件
                (一)统治阶级的重文以及对文献的整理
                (二)科举考试与学校的兴盛
        第二节 《文选》在唐宋两朝经典化地位的确立
            一、《文选》是对前代经典的继承而成为泛文学的经典
            二、统治阶级对《文选》的态度是其经典化的必要条件
            三、科举考试对《文选》经典化的推动作用
            四、唐宋文人对《文选》的接受和学习是《文选》经典化的外因
    第二章 宋代“文选学”背景下的宋人诗词创作
        第一节 对宋代“文选学”几个问题的考辨
            一、宋人能否借鉴《昭明文选》的辨析
                (一)从总集的角度来考察《文选》在天水一朝的影响
                (二)《文选》除对总集造成影响之外,对别集也有一定冲击
                (三)《文选》能在兵燹战乱中筚路蓝缕传承下来,有其必然性
            二、宋人注宋诗与《文选》
                (一)宋人注宋诗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二)宋人注苏诗注释的内容多征引《文选》
        第二节 《文选》与宋人诗词创作
            一、两宋文人对《文选》的学习和评价
            二、两宋文人诗词创作对《文选》接受、借鉴的方式
                (一)宋人对《文选》的吟诵
                (二)对宋人诗词与《文选》关系的文本分析
    第三章 苏轼对《文选》的接受
        第一节 苏轼的科考经历及对《文选》的接受
            一、北宋初到“熙宁变法”前期科举考试制度的变革与《文选》的传播
                (一)宋初到“熙宁变法”前期科举考试制度的变革
                (二)北宋前期《文选》的传播
            二、北宋科举考试制度对苏轼所受教育的导引作用
                (一)苏轼家族的文学传统和科举榜样的影响
                (二)苏洵据科举为其量身定制的家庭教育以及《文选》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苏轼对《文选》的评价及对《文选》的接受
            一、苏轼对《文选》的批评
            二、苏轼对《文选》批评的原因
            三、苏轼对《文选》自相矛盾评价的背后,反映出对《文选》十分精熟
下编 宋代“文选”学视野下的苏轼诗歌与《文选》
    第一章 苏轼早期诗歌与《文选》 ——对蜀地前贤的心仪、推崇
        第一节 苏轼诗歌中先唐文人形象及作品
            一、先秦两汉文人形象及作品
            二、魏晋文人形象及作品
        第二节 苏诗与《文选》关系的文本分析
            一、字面、句意形式的语典借鉴
                (一)直用(此类借鉴方式苏诗运用最多的形式)
                (二)翻用(缩合用):
            二、义理形式借鉴
                (一)化用
                (二)事典
                (三)意象分析
    第二章 苏轼凤翔时期诗歌与《文选》 ——抒发对无常人生的感慨,对《楚辞》和《古诗十九首》产生共鸣
        第一节 苏轼诗歌中先唐文人形象及作品
            一、先秦两汉文人形象及作品
            二、魏晋文人形象及作品
            三、南朝文人形象及作品
        第二节 苏诗与《文选》关系的文本分析
            一、字面、句意形式的语典借鉴
                (一)直用(此类借鉴方式苏诗运用最多的形式。)
                (二)翻用(缩合用)
            二、义理形式借鉴
                (一)化用
                (二)反用
                (三)事典
    第三章 苏轼杭、密、徐、湖州时期诗歌与《文选》 ——抒发悲愁、愤懑、不遇之感,对贾谊、司马迁、王粲、潘岳、鲍照的情感认同
        第一节 苏轼诗歌中先唐文人形象及作品
            一、先秦两汉文人形象及作品
            二、魏晋文人形象及作品
            三、南朝文人形象及作品
        第二节 苏诗与《文选》关系的文本分析
            一、字面、句意形式的语典借鉴
                (一)直用(此类借鉴方式苏诗运用最多的形式)
                (二)翻用(缩合用)
            二、义理形式借鉴
                (一)化用
                (二)反用
                (三)事典
                (四)意象分析
    第四章 苏轼黄州时期诗歌与《文选》 ——“郁闷、幽愤、孤寂”的感情借助阮籍、嵇康、谢灵运等作品隐晦曲折的表达
        第一节 苏轼诗歌中先唐文人形象及作品
            一、先秦两汉文人形象及作品
            二、魏晋文人形象及作品
            三、南朝文人形象及作品
        第二节 苏诗与《文选》关系的文本分析
            一、字面、句意形式的语典借鉴
                (一)直用(此类借鉴方式苏诗运用最多的形式)
                (二)翻用(缩合用)
            二、义理形式借鉴
                (一)化用
                (二)反用
                (三)意象分析
    第五章 苏轼元祐时期诗歌与《文选》 ——抒发感时伤怀、悲愁幽苦之叹,对司马相如、班固、扬雄、汉武帝、鲍照的推崇与肯定
        第一节 苏轼诗歌中先唐文人形象及作品
            一、先秦两汉文人形象及作品
            二、魏晋文人形象及作品
            三、南朝文人形象及作品
        第二节 苏诗与《文选》关系的文本分析
            一、字面、句意形式的语典借鉴
                (一)直用(此类借鉴方式苏诗运用最多的形式)
                (二)翻用(缩合用)
            二、义理形式借鉴
                (一)化用
                (二)事典
    第六章 苏轼岭海时期诗歌与《文选》 ——抒发“人生如寄”之慨,对司马迁、张衡、曹植、江淹等作品的体悟与感怀
        第一节 苏轼诗歌中先唐文人形象及作品
            一、先秦两汉文人形象及作品
            二、魏晋文人形象及作品
            三、南朝文人形象及作品
        第二节 苏诗与《文选》关系的文本分析
            一、字面、句意形式的语典借鉴
                (一)直用(此类借鉴方式苏诗运用最多的形式)
                (二)翻用(缩合用)
            二、义理形式借鉴
                (一)化用
                (二)反用
                (三)事典
                (四)意象分析
结论
    一、苏轼诗歌创作对《文选》接受的一般特征
    二、苏轼诗歌创作对《文选》承传创变与宋代新诗格的定型确立紧密相关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和致谢



本文编号:3841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841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8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