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供求视角下我国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7 09:18
  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核心,粮食问题关乎国家安全。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是提高种粮比较收益、解决当前及未来“谁来种粮”问题的现实选择,也是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充分发挥“统”的职能,“将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的一种诱致性制度安排。研究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均衡及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种粮的比较收益和粮食生产效率,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进粮食产业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共分为八大部分。第一部分对选题的背景、依据、目的和意义进行说明,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方面的研究动态,明确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主要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明确研究框架。第三部分结合我国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变革的阶段性特征,厘清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演进轨迹、分析两者之间的共生关系。第四部分立足于种粮农户的视角,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其对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情况及满意程度,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需求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通过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的主客观优势确定综合权重,对2004-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进行动态测评和制约度分析。...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相关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5.1 研究视角的创新
        1.5.2 评价体系的创新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粮食的概念
        2.1.2 粮食生产经营方式
        2.1.3 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分工理论
        2.2.2 制度变迁理论
        2.2.3 外部性理论
        2.2.4 共生理论
        2.2.5 规模经济理论
        2.2.6 均衡理论
    2.3 研究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及其社会化服务的演进分析
    3.1 我国粮食生产经营方式演变的阶段特征
        3.1.1 1949年到1977 年的公共生产特征阶段
        3.1.2 1978年到2004 年的家庭生产特征阶段
        3.1.3 2005年以来的专业生产特征阶段
    3.2 我国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演进轨迹
        3.2.1 起步阶段(1978-1989)
        3.2.2 成长阶段(1990-2004)
        3.2.3 发展阶段(2005-至今)
    3.3 我国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与经营方式共生演进分析
        3.3.1 粮食生产方式变革引致了社会化服务需求
        3.3.2 粮食生产方式的演进扩张了社会化服务需求
        3.3.3 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促进了粮食生产方式进一步变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4.1 粮食生产经营环节及对应的社会化服务需求
    4.2 调查方案设计
        4.2.1 调查目的
        4.2.2 调查范围与调查方式
        4.2.3 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
    4.3 农户对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的描述性分析
        4.3.1 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
        4.3.2 农户对不同种类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的需求程度
        4.3.3 农户获取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渠道及满意度分析
    4.4 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4.1 研究假设
        4.4.2 实证分析
        4.4.3 研究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供给水平的综合评价
    5.1 我国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供给体系
        5.1.1 供给主体
        5.1.2 供给方式
        5.1.3 供给内容
    5.2 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2.1 基础设施服务
        5.2.2 机械化服务
        5.2.3 流通服务
        5.2.4 产业化服务
        5.2.5 科技与信息服务
        5.2.6 保障与支持服务
    5.3 指标权重的确定
        5.3.1 层次分析法
        5.3.2 熵值法
        5.3.3 综合权重的确定
    5.4 实证分析
        5.4.1 数据来源与计算说明
        5.4.2 实证结果分析
    5.5 研究结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供给效率分析——以农机服务为例
    6.1 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
    6.2 评价方法与模型构建
    6.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4 实证分析
        6.4.1 样本选择
        6.4.2 数据来源及说明
        6.4.3 结果分析
        6.4.4 研究结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供求视角下我国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政策选择
    7.1 基于需求侧的政策选择
        7.1.1 促进粮食规模生产,扩大社会化服务需求数量
        7.1.2 推进粮食专业生产,提升社会化服务需求质量
        7.1.3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激活社会化服务市场需求
        7.1.4 健全需求表达机制,激发社会化服务公共需求
    7.2 基于供给侧的政策选择
        7.2.1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粮食生产公益性社会化服务体系
        7.2.2 加强社会资本引导,改善粮食生产市场性社会化服务体系
        7.2.3 强化区域行为协调,构建粮食生产区域特色的社会化服务
        7.2.4 加速相关技术与装备研发,提升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博期间完成的论文及成果清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粮食供需关系变化新形势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研究[J]. 魏后凯,韩磊,胡冰川.  河北学刊. 2018(01)
[2]发展土地股份合作与三产融合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粮农增收的有效途径[J]. 孙东升,孔凡丕,钱静斐.  农业经济问题. 2017(12)
[3]村社主导、农民组织化与农业服务规模化——基于土地托管和联耕联种实践的分析[J]. 孙新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4]不完全契约下农业社会化服务政府购买风险及其防范[J]. 贺文慧,陈建国,陈嬝婷.  中国财政. 2017(10)
[5]我国新型粮食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测评[J]. 邱溆.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6]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双重视阈下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研究[J]. 王莉,周密.  求索. 2017(03)
[7]村干部身份、环节特性与社会化生产服务获得——基于市场合约与配额合约的比较研究[J]. 谢琳,钟文晶.  农业技术经济. 2017(03)
[8]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与内在机理分析——基于四川省邛崃市的调查[J]. 熊鹰,陈春燕,李晓.  农村经济. 2016(07)
[9]“去部门化”: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关键[J]. 仝志辉.  探索与争鸣. 2016(06)
[10]日本、韩国农业经营方式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经验及借鉴[J]. 吴菊安.  世界农业. 2016(05)

博士论文
[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公共服务效率研究[D]. 张超.华中农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共生”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 史莉洁.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19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719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d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