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组织柔性、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2 23:09
  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人员的快速流动,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产业环境的动态性不断加剧,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具有弹性的柔性组织,作为应对动态环境的一种组织形态而受到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组织柔性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其理论体系尚不成熟。人们对组织柔性的理解还存在分歧,组织柔性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也还是一个未被打开的“黑箱”。对组织柔性的内涵、维度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组织柔性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不仅能极大地丰富企业的组织管理理论,而且对于企业高效利用组织柔性应对动态化的的产业环境,提升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遵循资源学派“资源—能力—绩效”的理论范式,构建了一个以员工知识结构和环境动态性为调节变量的“组织柔性—动态能力—企业绩效”的研究模型。在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基础上,以中国工业企业为调研对象,运用实证分析,探讨组织柔性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动态能力对组织柔性和企业绩效的中介效应,员工知识结构在组织柔性与动态能力间的调节效应,以... 

【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和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一、研究内容
        二、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三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一、研究技术路线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组织柔性的相关研究
        一、关于组织柔性内涵的界定
        二、关于组织柔性的分类
        三、关于组织柔性的作用
    第二节 企业动态能力的相关研究
        一、动态能力的内涵
        二、动态能力的构成
        三、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
    第三节 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
        一、关于企业绩效内涵研究
        二、关于企业绩效测量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评述
        一、现有研究的理论贡献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三章 概念模型与理论假设
    第一节 概念模型及主要变量的界定
        一、概念模型
        二、主要变量的界定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
        一、组织柔性与动态能力的关系分析
        二、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分析
        三、组织柔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分析
        四、员工知识结构的调节作用分析
        五、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分析
        六、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分析
第四章 量表开发
    第一节 初始量表的编制
        一、题项的收集与整理
        二、内容效度的评价
    第二节 预调研和量表的检验
        一、预调研
        二、量表的信度检验
        三、量表结构效度的检验
    第三节 正式问卷的形成
第五章 实证研究设计
    第一节 变量的测量
        一、因变量
        二、自变量
        三、中介变量
        四、调节变量
        五、控制变量
    第二节 问卷设计与数据的收集
        一、问卷设计
        二、样本的选择
        三、数据的收集
    第三节 数据分析方法
        一、因子分析
        二、结构方程模型
        三、层次回归分析
第六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被调查者所在企业基本信息
        二、测量题项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二节 信度与效度检验
        一、信度检验
        二、效度检验
    第三节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与结果
        一、结构方程建模
        二、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三、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
        四、结构方程模型假设检验结果
    第四节 回归分析与调节变量假设检验
        一、员工知识结构的调节变量假设检验
        二、回归分析与环境动态性调节变量的假设检验
    第五节 实证分析结论与讨论
        一、实证分析结论
        二、实证结果的讨论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研究发现
        二、本文主要的创新点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企业应重视组织柔性的作用,积极培育组织柔性
        二、利用组织柔性提升企业动态能力
        三、完善人才选聘和任用,加强人力资源和异质性知识资本的管理
        四、积极构建企业信息系统,加强企业对环境的识别能力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一、研究的局限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战略柔性研究述评与展望[J]. 宋铁波,张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2]创业网络、效果推理型创业资源整合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 彭学兵,王乐,刘玥伶,陈胜男.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06)
[3]高管团队异质性、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J]. 刘刚,王丹,李佳.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04)
[4]中小企业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J]. 杜俊义,熊胜绪,王霞.  科技管理研究. 2017(01)
[5]人口红利演变如何影响中国工业化[J]. 董香书,肖翔.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9)
[6]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理论探析[J]. 熊胜绪,崔海龙,杜俊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6(03)
[7]开放式创新、战略柔性与创新绩效——一个交互效应模型[J]. 邵福泽,周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09)
[8]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及启示[J]. 李金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9]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创新路径和产业选择研究[J]. 余东华,胡亚男,吕逸楠.  天津社会科学. 2015(04)
[10]企业动态能力研究:最新述评与展望[J]. 宝贡敏,龙思颖.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5(07)

博士论文
[1]融资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机理研究[D]. 魏蒙.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7
[2]生产系统的柔性设计:供应链与生产车间[D]. 杨华胜.清华大学 2016
[3]基于认知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及其绩效研究[D]. 龙思颖.浙江大学 2016
[4]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制度质量的调节作用[D]. 许诺.吉林大学 2013
[5]知识异质性对知识型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D]. 吕洁.浙江大学 2013
[6]基于知识观的组织模块性与企业适应性研究[D]. 高若阳.浙江大学 2010
[7]企业动态能力绩效机制及其多层次影响要素的实证研究[D]. 焦豪.复旦大学 2010
[8]外部环境与组织柔性对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D]. 程鹏.吉林大学 2009
[9]知识型企业战略柔性及其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 李杰.西南财经大学 2009
[10]企业技术多样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 何郁冰.浙江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组织柔性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 常阳.中南大学 2013
[2]制造企业战略柔性对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D]. 唐文萍.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3]企业柔性的度量及其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D]. 齐鹏举.武汉理工大学 2007
[4]动态环境下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D]. 徐再仕.浙江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72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472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5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