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基于粮食安全和环境风险控制目标的可持续农业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5 14:37

  本文关键词:基于粮食安全和环境风险控制目标的可持续农业土地利用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农业大学》 2015年

基于粮食安全和环境风险控制目标的可持续农业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起晓星  

【摘要】: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重大战略问题,农业环境问题则是中国农业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未来十年,中国高集约化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既面临着不断增产增收的发展需求,又面临着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的现实挑战。 在当前国情下,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基本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建立投入减量化的、良性循环的、低环境风险的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本研究从土地利用系统分析的角度出发,构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粮食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农业土地利用环境风险评估方法。然后基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防范这一基本思路以及全国——区域——县域这一整体框架,将高集约化农业土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粮食安全问题和环境风险问题系统化、层次化及清晰化。研究成果如下: 1.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分析及效应评估 对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系统进行了全面分析,分别从粮食安全风险及环境风险的角度来评估农业土地利用的正效应及负效应。结果表明:即使在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小康标准的前提下,只要自然灾害的因灾减产量不超过1986年-2011年的平均水平,中国2020年的粮食自给率能达到95%左右。按照当前的粮食生产态势以及粮食储备水平,只要不持续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国未来几年的粮食安全可以得到保证。另一方面,中国各省的农业土地利用过程中均存在环境风险且风险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阶梯性:东北三省和西部所有省市的环境风险均处于低风险或小风险状态;中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绝大多数省市的环境风险均处于中风险状态。 2.粮食主产区农业土地利用的综合效应评估选取湖南省洞庭湖区为案例区,优化了国家层面的粮食安全风险及农业土地利用环境风险的风险评估方法,建立了区域农业土地利用综合效应评估框架来研究以粮食生产为核心目标的高集约化农业土地利用的综合效应问题。结果表明:只要不发生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洞庭湖区大多数县市2015年和2020的粮食生产水平完全可以满足全国粮食安全对其粮食产量的需求;与此同时,该区域2020年农业土地利用的环境风险与2015年相比将呈现出升高的趋势。整体来看,洞庭湖区2015年-2020年间农业土地利用的综合效应将呈现出下降的态势,说明该区域当前的农业土地利用模式不可持续。 3.基于粮食安全和环境风险控制的农业土地利用模式选择 以桃江县的农业土地利用现状为背景,以当地农户的生产投入行为和种植决策行为为基础,以自然资源禀赋和农业生产条件为支撑,通过模拟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粮食安全风险和环境风险态势来探索保障粮食安全同时控制环境风险的最优农业土地利用模式。结果表明:即便不考虑农业技术水平的进步,桃江县2020年平衡优化农业土地利用情景下的粮食产量相对于无干预情景可增加12%,同时化肥投入能减少13%;该情景下桃江县的农业土地利用模式将从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变为基本可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何促使耕地流转比例达到80%以上并让这些耕地转入具有先进农作技术的大农户,同时控制特大农户的规模是桃江县实现平衡优化情景的关键。此外,积极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抵御自然灾害,提升农户粮食种植意愿,从而提高桃江县粮食总产量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0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韧;邢安刚;;种植业产品结构调整中的农村政府行为模式研究——基于中国山东省苍山县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2 纪尽善;马克思供需平衡理论与扩大内需战略取向和现实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9期

3 郗静;曹明明;陈海;;智能体模型在微观土地利用行为模拟中的应用及启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4期

4 蔡玉梅,刘彦随,宇振荣,Peter H.Verburg;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的进展——CLUE-S模型及其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5 张银辉;SWAT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6 孔祥斌;张凤荣;;中国农户土地利用阶段差异及其对粮食生产和生态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2期

7 段增强,P.H.Verburg,张凤荣,宇振荣;土地利用动态模拟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8 陈海;王涛;梁小英;高海东;;基于MAS的农户土地利用模型构建与模拟——以陕西省米脂县孟岔村为例[J];地理学报;2009年12期

9 张中杰;;农业非点源污染来源及其防治措施[J];地下水;2007年05期

10 杜培华;欧名豪;;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Willingness of Rural Households in Mountainous Areas towards Land Transfer——A Case of Beiliang Village, Wuxiang County, Shanxi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12期

2 ;Empirical Study on the Will of Farmland Transfer among Different Farmer Groups——A Sampling Survey on 42 Counties and Cities,64 Towns and 74 Villages in Jiangxi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4期

3 ;Spatio-temporal Dynamic Simulation of Urban Land Use in Karst Areas Based on CLUE-S Model——A Case Study of Dahua Yao Nationality Autonomous County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2年02期

4 顾华详;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付飞;李异;张健;;高龄老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6 张洪波;徐苏宁;;全球气候变化下低碳城市实现的规划途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7 崔木花;;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循环经济规划研究——以安徽能源循环经济规划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郭继;;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模式的立法选择——以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交叉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汪少波;略论非合理性政府行为与政府成本刚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胡星明;;中国农业非点源污染[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陈旭升;中国水资源配置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穆振侠;高寒山区降水垂直分布规律及融雪径流模拟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8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9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10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翠平;王海燕;郭宗民;;棉花氮磷钾化肥配施的效果及适宜用量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2 李启宇;张文秀;;四川省粮食单产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3 何艳芬;马超群;杨海娟;;基于粮食生产的时空特征的粮食安全保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4 赵永宏;邓祥征;战金艳;何连生;鲁奇;;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5 毕红杰;姜会明;;基于修正的C-D生产函数模型的吉林省粮食增产潜力分析和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6 张绍冰;;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08期

7 范传航;;农药使用效果不佳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1期

8 丁锁;臧宏伟;;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3期

9 孙红姣;;有机肥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8期

10 赵燕;李淑芬;吴杏红;郑启宏;;我国可降解地膜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2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清春;[N];科技日报;2004年

2 章力建 董红敏 蔡典雄 李玉娥;[N];农民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乐;中国粮食需求中长期趋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赵子军;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张晖;中国畜牧业面源污染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武淑霞;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氮磷排放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5 王小龙;海岛生态系统风险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6 吕新业;我国食物安全及预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7 付光辉;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闫湘;我国化肥利用现状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9 李建平;陕西省农业生产潜力与粮食安全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10 张昭利;中国二氧化硫污染的经济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明德;经济国际化中的粮食安全问题[J];粮食问题研究;2000年02期

2 赵秉强,张福锁;中国的粮食安全与超高产研究战略[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必须重视粮食安全问题[J];农村工作通讯;2000年06期

4 雷玉桃,王雅鹏;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协调问题[J];经济纵横;2001年06期

5 吴志华,胡学君,施国庆;以合理成本谋求粮食安全[J];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08期

6 王益清,李显寿;浅谈粮食安全与农村结构调整[J];农业经济;2001年07期

7 臧武芳,潘华顺;论粮食安全与城市化[J];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8 张启良;我国粮食安全发出示警信号[J];统计与决策;2001年06期

9 王广华;浅谈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1年08期

10 戴迎春;我国粮食安全的经济目标[J];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天财;;试论中国的小麦生产与国家粮食安全[A];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林芬;黄曦;;福建省粮食安全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探讨[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3 赵明;李少昆;董志强;马兴林;;实施超高产工程确保粮食安全[A];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第九十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C];2004年

4 陈友订;;依靠科技进步是实现我国可持续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A];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第九十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C];2004年

5 赵明;李少昆;董志强;张宾;丁在松;;实施超高产工程确保粮食安全[A];2004’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4年

6 刘忠林;王海涌;于广胜;潘长胜;;依靠科技进步 确保粮食安全[A];2004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4年

7 刘锴;韩增林;;海洋缓解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王保生;刘文英;杜筱玲;;旱涝灾害对江西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减灾对策[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冯浩;吴普特;李百凤;赵西宁;;缺水对未来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10 王明勇;陈真;;强化植保功能 服务粮食安全[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为农;[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2 赵宝国;[N];铁岭日报;2007年

3 记者 樊曦、李亚彪、周立民;[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4 特约记者 赵才;[N];锡林郭勒日报;2006年

5 吕以东;[N];粮油市场报;2007年

6 记者 代桂云;[N];人民政协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李远明;[N];三明日报;2008年

8 付瑞雪;[N];证券时报;2008年

9 王兰;[N];陕西日报;2008年

10 邓聿文;[N];东方早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志华;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以合理成本保障粮食安全[D];河海大学;2002年

2 邓群钊;中部丘陵地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矛盾问题的系统分析[D];南昌大学;2006年

3 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王放;粮食安全与粮农增收协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5 杜宇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公茂刚;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文先;粮食安全与粮农增收目标的公共财政和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8 张燕林;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龙方;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10 曾靖;我国工业化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永华;论21世纪东南亚粮食安全问题[D];暨南大学;2009年

2 陈汉卿;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徐冰;粮食安全背景下的我国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芳芳;粮食安全法律保障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刘洪波;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加快粮食安全立法[D];山东大学;2009年

6 赵璐;粮食安全背景下的农户生产行为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7 谭清霞;广东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8 王莉;保证粮食安全的系统性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9 任新新;国外跨国公司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挑战[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霍平;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粮食安全和环境风险控制目标的可持续农业土地利用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6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226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2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