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测量和反馈操控量子态克服消相干

发布时间:2016-11-12 19:10

  本文关键词:利用测量和反馈操控量子态克服消相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理工大学》 2015年

利用测量和反馈操控量子态克服消相干

闫妍  

【摘要】:近年来,量子信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实际的量子信息处理效率关键取决于量子相干性和量子纠缠。但是由于量子系统总是不可避免的与其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就会导致量子消相干的产生,这成为了实现量子信息处理的主要障碍。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了如何利用量子测量和反馈操控量子态抵抗消相干,全文内容大致分为如下三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考虑一个量子系统与一个热库相互作用,推导出了在施加基于测量的量子反馈控制下,整个系统(包括开放量子系统和环境)演化的主方程,,恰为Lindblad形式。作为一个具体模型,我们选取一个二能级原子处在相移噪声环境中,并对其施加测量反馈操作。我们发现对于一个任意给定的量子纯态,总能找到一个相应的测量反馈方案,可以有效地将任意初态制备到这个目标纯态上。通过选取合适的基于弱测量的反馈方案,我们还可以在相移噪声中保护并稳定处于两个非正交态之一的量子态。此外,适当的测量反馈方案还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保护由两个非正交态组成的一类混态。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推导出了一个描述约化系统在测量反馈控制下演化的主方程。在这部分里我们考虑了两种典型的消相干通道:相移耗散通道和能量耗散通道。对于一个二能级原子经过任一耗散通道,我们对描述约化系统演化的测量反馈主方程进行了求解,并得到了系统态矢演化动力学的精确解析解。基于态矢演化的解析解,我们通过选取适当的测量反馈方案,实现了任意给定量子纯态的制备,并在不同环境下比较了制备效果。此外,我们还分别在两类噪声中研究了如何更好的保护两个非正交态,发现非偏置测量基下的投影测量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偏置测量基下的弱测量可以实现对两个非正交态最好的保护。 在最后一部分中,我们考虑了两个量子比特与一个共同的结构库相互作用,并且量子比特系统与库之间存在初始关联。通过在量子比特系统经历消相干通道的前后分别施加定域的前后测量,不仅能在开始阶段使两个量子比特之间产生更多的纠缠,而且这个产生的纠缠也能够保持更长的时间。我们主要研究了不同系统-环境初始关联对系统量子比特之间纠缠的影响,并在每种关联下分别得到了能够使纠缠最大的最佳前后测量强度。我们发现存在初始量子关联会比存在初始经典关联产生更多的纠缠,并且产生的纠缠可以维持更长的时间。我们方案对纠缠的提升依赖于演化时间、衰减率和系统的初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41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道毅;陈宗海;;量子反馈控制研究进展[J];量子电子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庆林;量子控制中的量子信息获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肖兴;开放量子系统的非马尔科夫动力学和弱测量反馈控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朱轩民;弱测量及量子测量相关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甜甜;唐宁;郑艳萍;曾浩生;;无旋波近似下的二能级开放系统非马尔科夫动力学(英文)[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2 董道毅,陈宗海,张陈斌;量子传感器[J];传感器技术;2004年04期

3 ;Controllable Subspaces of Open Quantum Dynamical Systems[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08年01期

4 连文娟;胡占宁;许楠;程杰;;三能级开放系统中的密度矩阵、态矢量和几何相的分析[J];电子制作;2013年16期

5 闫妍;邹健;王璐;徐宝明;王朝全;邵彬;;Quantum State Preparation and Protection by Measurement-Based Feedback Control Against Decoherence[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15年02期

6 邓宏钧,高仁,张政修,董伦群;算子代数上同调论进展[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7 董道毅,陈宗海;量子控制论在化学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5年04期

8 ;Bang-bang control suppression of amplitude damping in a three-level atom[J];Science in China(Series G: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2008年01期

9 ;Controllability of spin 1 systems and realization of ternary SWAP gate in two spin 1 systems coupled with Ising interaction[J];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2010年10期

10 ;Escape of Brownian particles and stochastic resonance with low-temperature quantum fluctuations[J];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操控多个量子位系统的“代价”分析[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The Analysis of Two-level Quantum System States and Control in the Bloch Ball[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陈宗海;董道毅;张陈斌;;量子控制研究综述[A];'2003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明;戴宏毅;胡德文;;关于量子系统控制理论的思考——探索量子控制的可能性与极限[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Narayan Ganesan;Tzyh Jong Tarn;;Feedback Control of Decoherence:Systems Theoretical Approach[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Control of Open Quantum Dynamical Systems[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Tzyh-Jong Tarn;;Progress in Quantum Computing and Its Impact on Research and Education[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8 董道毅;陈宗海;陈春林;;量子控制系统模型的比较研究[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宗海;张陈斌;;量子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7卷)——'2005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5年

10 张明;李明山;周薇薇;李兴玮;;开放量子动力学系统的干扰解耦问题(英文)[A];'2006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晓铭;开放系统中的量子信息[D];浙江大学;2011年

2 徐强;激光控制下的量子多能级系统的维数约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唐建顺;量子点光学性质及其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杨洁;开放量子系统的建模及其控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穆青霞;腔QED中连续变量纠缠态制备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吴热冰;基于对称性的无穷维量子力学系统的建模与控制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刘晓曙;量子退相干中的量子控制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8 董道毅;量子控制策略与学习控制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蔡庆宇;量子安全通讯与量子态的基本性质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4年

10 景俊;开放量子系统耗散的若干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波;线性量子光学系统的LQG相干控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敏华;双光子跃迁调控与量子聚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湘峰;结构库中三能级原子的非马尔科夫动力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善翔;开放系统中量子纠缠的演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辛斌;腔QED体系中多体纠缠的制备及相干保持[D];温州大学;2011年

6 王东升;单量子体系的相干性及光子统计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彬;Wigner-Poisson-Forkker-Planck方程的一些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黄石勇;非马尔科夫下耦合量子比特纠缠特性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卢俞平;两体耦合的量子耗散动力学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10 魏家华;量子态的操控及其优化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道毅,陈宗海,张陈斌;量子传感器[J];传感器技术;2004年04期

2 董道毅,陈宗海;量子控制论在化学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5年04期

3 陈宗海;朱明清;张陈斌;李明;;以磁场为控制场的量子比特系统量子态的最优制备[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3期

4 陈宗海;朱明清;张陈斌;李明;;基于恒定磁场的电子自旋量子比特系统任意量子态的最优制备[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8年03期

5 董道毅;陈宗海;;电子自旋的时间量子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6年01期

6 陈宗海;朱明清;张陈斌;董道毅;;两能级封闭量子系统任意量子态的最优制备[J];控制与决策;2007年08期

7 陈宗海,董道毅;量子控制实验研究进展[J];量子电子学报;2004年01期

8 陈宗海,董道毅;量子控制论[J];量子电子学报;2004年05期

9 董道毅;陈宗海;;量子反馈控制研究进展[J];量子电子学报;2005年06期

10 陈宗海,董道毅;量子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量子控制论[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道毅;陈宗海;陈春林;;量子控制系统模型的比较研究[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吴庆林;陈宗海;董道毅;;量子最优控制研究综述[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道毅;量子控制策略与学习控制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登玉;存在偶极间相互作用的两能级原子的消相干[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1年02期

2 易学华;阮文;余晓光;付风兰;;自旋为1/2粒子在消相干量子场作用下的绝热和非绝热几何相位[J];量子电子学报;2006年05期

3 郭振;闫连山;潘炜;罗斌;徐明峰;;量子纠缠消相干对确定型远程制备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1年06期

4 张登玉,杨昆,唐志祥;能级间同时存在衰变和跃迁时的消相干特性[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5年01期

5 周腾飞;陈志铨;江燕燕;嵇英华;;互感效应对磁通量子比特消相干影响的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08年06期

6 周腾飞;江燕燕;陈志铨;嵇英华;;环境对磁通量子比特消相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量子光学学报;2008年04期

7 连汉丽;胡明亮;;三量子位系统的消相干和退纠缠(英文)[J];光子学报;2008年08期

8 陈艳;量子位非马尔柯夫过程的消相干[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9 陈平形,李承祖,黄明球,梁林梅;在任意温度的热库中量子位的消相干[J];光子学报;2000年01期

10 张登玉;压缩真空场中量子存储单元的消相干特性[J];光电子·激光;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发强;於亚飞;冯勋立;张智明;;非马尔科夫环境下的量子比特消相干[A];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0年

2 郝翔;;在自旋为1的量子链中长程热纠缠的消相干[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3 周正威;;可扩展的容错量子计算[A];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崔巍;席在荣;潘宇;;非马尔可夫开放量子系统的消相干最优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小龙;[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童朝阳;量子通信中的量子消相干和量子中继器[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闫妍;利用测量和反馈操控量子态克服消相干[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胡勇;基于Josephson效应的量子信息过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腾飞;磁通量子比特电路消相干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朴民哲;图态的制备及量子消相干问题初探[D];延边大学;2011年

3 高丹;在热平衡和内禀消相干存在下Dzyaloshinsky-Moriya相互作用对海森堡自旋链的纠缠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1年

4 周玲;基于量子反馈的消相干与消纠缠抑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5 孙晓佩;双模多光子纠缠态与多原子体系的消相干[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媛;确定性的任意二粒子和三粒子纠缠态的联合远程制备[D];延边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利用测量和反馈操控量子态克服消相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2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72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6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