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期刊 > 北大核心 >

《回族研究》(北大核心社科期刊)简介及投稿要求

发布时间:2017-11-06 14:56
刊名: 回族研究
       Journal of Hui Muslim Minority Studies
主办:  宁夏社会科学院
周期:  季刊
出版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0586
CN:   64-1016/C
邮发代号: 74-20
复合影响因子: 0.247
综合影响因子: 0.115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回族研究
创刊时间:1991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社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期刊栏目
《回族研究》是由宁夏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目前国内唯一一份公开出版的全方位研究回族及回族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综合性刊物,集知识性、学术性与资料性于一体。设有回族历史、回族文化教育、各地回族、回族哲学、回族经济与社会、回族人物、回族伊斯兰教、域外伊斯兰文明、回族知识等栏目。
期刊数据
《回族研究》已加入 “中国期刊网”,入选中国民族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具有广泛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回族研究》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6、2000、2004、2008)。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作者及单位(本稿约中规定的中英文作者及单位署名相关要求与格式适用于发排稿):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变更。作者应是:
(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
(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
(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1)、(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附外籍作者亲笔签名同意在本刊发表的函件。作者单位应该署至科室,邮政编码、单位所在城市名、单位全称以角注形式置于文题页左下方。
期刊格式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信时,可将通信者姓名和通信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不得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第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出前3名,后加“,等”或者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如:西文加“,et al”;日文加“,他”)。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参考文献为期刊者均须著录起止页。电子文献要标注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标志并置于方括号内,如: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联机网络[OL]。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核对无误,按文内引用先后顺序排列于文后。 举例:
  [1] 彭卫生,王英年,肖成志.新编结核病学.北京:中医药出版社,1994:85-93.
  [2] 石瑞如,张建源,刘新,等.链霉素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gidB基因突变研究.中国防痨杂志,2008,30(3):197-199.
  [3] Datta M,Radhamani MP,Selvaraj R,et al.Critical assessment of smear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after
  chemotherapy under the district tuberculosis programme.Tuber Lung Dis,1993,74(3):180-186.
投稿须知
1. 每篇稿件的字数底线为500字以上,除非体裁特点所需(如诗歌)。2500字左右的文章,系统将自动分为"上篇"和"下篇",或者按照1、2、3、4序号分开。龙源后台技术系统以篇文章为单位计费。长篇作品每次连载不低于2500字左右,标题上要标明序号。
2. 稿件质量须达到正式出版物的发表水平,没有多字、错字、别字等错误。
3. 文章标题中一般情况下不得出现空格。举例:“笑跑四季”,不能是“笑 跑 四 季”。
4. 正文首段上方无空行,正文中不得再出现标题和作者姓名等相关信息。
5. 每自然段前用全角空两个字符的位置,每段间空一行,句与句之间空一格。
6. 正文中的小标题和章节数前须空两格全角汉字的位置,并和上下文适当分行。
7. 数字和英文字母一律为半角。
8. 请严格按照上述规范排版,本编辑部保留审改、编辑以及删除的相关权力。

论文发表范例:

纪念林荃先生
林荃先生及其著述 马颖生;5-6
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条件与科技保障 林荃;7-11
回族历史
回族思想发展史研究刍议 余振贵;12-17
1938—1942年回族精英对抗战中心理论的建构与宣传——以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为中心 王志通;18-26
抗战中河南回族人民的英勇抉择 海俊亮;27-33
明至民国时期四川藏区回族的分布、生计与文化适应 王海兵;34-39
回族伊斯兰教
清代、民国时期西藏穆斯林群体的国家认同 杨晓纯;40-46
民国回族学者对中国伊斯兰教发展的理性认知——以民国回族报刊为中心的考察 丁劼;钟银梅;47-51
马明龙撰《纪念胡登洲坟茔迁移碑记》初探 马超;王宝鑫;52-58
福德图书馆系列学术演讲及其对当代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启示 冯峰;59-64
日本的中国伊斯兰研究学术史——以问题意识和研究对象的界定为中心 阿里木·托和提;65-69
云南伊斯兰经学的谱系与传承 马志宏;70-79
镇江“古润礼拜寺记”碑考 薛龙和;80-84
苏非视角下的语言——苏非作品中的语言及其形式、特征与功能研究 阿赫玛德·雷扎伊;阳融寒;85-90
《天方诗经》译本研究 马义保;91-93
宁夏和云南构建和谐族际关系的共性与特性 杨爱琴;张龙;94-97
回族文化
白寿彝先生书序探研 赵骞;98-103
西北回族妇女生育文化变迁——以宁夏为例 罗彦莲;马燕;104-109
互助、道德与社区整合——高梁冲穆斯林在彝族葬礼中的文化共生观 张晗;110-115
新常态下回族社区的服务管理与创新发展——以广州为例 吴泽荣;张菽晖;付晓华;116-121
论回族家谱族规的特点及社会价值 李芳霞;122-124
回族人物
回族武术家马裕甫 史永琴;125-128
回族文学
“回族文学”:知识的建构与文化反思 许峰;129-134
试论回族现代诗的审美趋向 徐娟梅;杨梓;135-137
试论诗学思想视域下回族“花儿”的诗性特质 王凡;马俊杰;138-141
书评
跨学科研究近代西北回族经济的新作——评《近代化浪潮中的西北回族工商业变迁研究》 张彤磊;142-143
 
回族名家
学者的追求——杨怀中先生的学术人生 李华;5-12
旧文二篇 杨怀中;13-23
伊斯兰与中国化
有容乃大:从回族清真寺建筑看伊斯兰教的中国化 孙嫱;24-30
回儒的本体论:最高存在的本质与属性 马晓琴;和侃;31-36
回族历史
民国前期回族历史叙述与民族认同的建构——以《回部公牍》为中心 刘莉;张治军;37-42
清代中后期济南回族节妇及其捐地现象探析 刘芝茜;43-48
左宝贵力守平壤对甲午中日战局内外的影响 马天;刘曦;穆赤·云登嘉措;姜德鑫;49-52
唐宋时期汉文献对大食建国的认知——以“狮子人语”的隐喻为例 强金国;胡蓉;53-59
回族文化
超越历史:《月华》中的文学作品研究 马广德;60-69
从社会变化看民国伊斯兰教报刊宗旨的转变——以《月华》为例 马景;70-78
回族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 薛正斌;79-85
从“回族武术”看中华属性和民族特色的有机统一 范景鹏;马锦丹;86-92
回族文狮舞蕴含的民族文化特征与教育功能探讨 郑雪松;93-97
回族传统婚介的文化视域 杨文笔;98-102
中国穆斯林流动人口特征分析 郑嘉;徐世英;103-107
对一种民间认识的理论分析——基于M村的经验与观察 杨俊峰;108-112
近代以来宁夏回族精英阶层的民族、国家观念及其影响 陈新;马惠兰;113-116
回族踏脚项目研究现状述评 徐文红;117-120
艺术研究
苏非主义促进波斯细密画艺术繁荣鼎盛 穆宏燕;121-128
回族人物
周恩来总理接见了我们 李振中;129-135
民国沪上回族知名人士哈少夫 郭成美;136-142
书评
回族社区研究的新收获——评《民族文化与社区和谐—回族社区的调查与分析》 丁钰梅;143-144
 
纪念马坚先生诞辰110周年
马坚教授给杨怀中同学回信的说明 杨怀中;5-7
深切缅怀我们的恩师马坚先生 郅溥浩;8-11
马坚文钞(三篇) 马坚;12-24
新书讯
《贵州回族礼俗文化及其当代价值》出版发行 11
《宁夏三马》出版发行 64
回族历史
从南朝到唐宋的广州蕃坊 刘有延;25-35
调适与聚合:明代回族文化认同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展龙;36-41
“小历史”与“大历史”之间——东北抗联第四军第四师师长刘振国个人经历的历史叙事 沙彦奋;42-46
清代回族在新疆的经济开发 刘锦增;47-52
第八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回族伊斯兰文化与黄河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
论黄河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在“一带一路”中的贡献、地位及作用 马永真;53-56
在地化:黄河流域伊斯兰文明论纲 马英杰;57-64
1990年以来广州市回族社会空间的演变 李鹏;冯嘉丽;65-71
伊斯兰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碰撞与调适——浅析回民宰牛引起的冲突 宛磊;72-76
第八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回族伊斯兰文化与黄河文明”学术研讨会综述 马文婧;77-80
回族文化
近代回族报刊的时代特征 丁明俊;81-89
民国时期回族知识分子革新伊斯兰教的思路探索 钟银梅;90-9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刘智研究 王伏平;李海东;96-100
《真境花园》在中国 杨万宝;101-105
河南沁阳查拳源流考论 买应君;哈正利;106-110
利己—利他—利众:伊斯兰慈善文化之维 米恩广;111-114
宁夏回族传统婚俗及其社会适应 程呈;115-120
民族伦理视域下宁夏回族地区语言教育初探 朱海燕;121-123
“卧尔兹”宣讲模式及意义研究——基于文化变迁的视角 马海云;124-126
回族教育
华北伊斯兰教传统启蒙教育考察 冯峰;127-132
百余年来国内回族经堂教育研究述评 马麒;133-13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回族女学研究综述 张宗敏;139-144


本文编号:8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qikan/beidahexin/8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e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