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论望月清司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重构

发布时间:2024-03-23 00:48
  望月清司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解释成市民社会产生、异化、发展的过程史。利用马克思对市民社会批判的"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三阶段理论,结合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和晚年的东方理论的探索,可以对望月清司"市民社会像"的三重规定做出合理评价。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及其基础(分工体系)是要经历"异化"阶段最终被社会主义所扬弃,而望月却试图将市民社会抽象化、永恒化。虽然望月承认并论证了社会主义中蕴藏的市民社会基础,但他夸大了市民社会的积极影响,把人类社会历史归结成为经济发展史,用生产力和分工史观囊括丰富的市民社会涵项,忽视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所蕴含的政治奥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市民社会概念的研究,有利于深入研究市场和权力逻辑之间的张力问题。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望月清司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的重构逻辑
    (一)作为抽象历史平台的市民社会
        1.“(市民)社会”——“共同体”的异化形式。
        2. 市民社会中的私有财产和分工交往。
        3. 市民社会分工交往的基本环节。
    (二)作为等价交换的市民社会
    (三)“作为资本家转变形式”的市民社会
        1.“表层图式和深层图式”的转化——现象学方法的倒推。
        2. 劳动所有和分工协作的张力问题——“主奴辩证法”的运用。
二、马克思与望月对市民社会理解的不同之处
    (一)马克思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思维路径,望月止步于思维抽象
    (二)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终会被克服超越,望月将其永恒化
        1. 马克思在伦理意义上对市民社会的批判。
        2. 马克思在劳动异化和分工的原初语境内宣布分工被超越。
        3. 马克思在晚年探索中发现私有制和市民社会的暂时性。
三、结语



本文编号:3935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935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7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