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末年后套蝗灾中的垦务局救灾动员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21 21:34
  光绪三十二年(1906)、三十三年(1907),内蒙古后套地区接连爆发大规模蝗灾。时值清廷解除“蒙禁”、徕民移垦政策方兴未艾,蝗灾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打击因之较以往殊重,同时也使新兴的垦务局成为了救灾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为能尽快扑灭蝗灾,垦务局对后套地区的官方力量、社会力量做了较为积极的组织动员。社会动员方面,鉴于所遇到的蝗神崇拜和地广人稀两大难题,垦务局曾采取物质动员与宣传动员相结合的灵活方法加以应对。在官方动员方面,针对扑打队伍人力有限及官员灾赈执行素质不佳的问题,垦务局一方面明确权责,一方面严明赏罚。尽管动员行动暴露出了垦务局在行政能力上的某些不足,但其利用自有资金,在全面调动官方力量的基础上,积极动员汉地移民,恰当运用抗蝗技术,有效地消减了蝗灾的破坏。这一救灾行动在此前的内蒙古灾荒史上是没有过的,充分体现出“蒙地放垦”背景下,后套地区在社会治理模式上的重大变迁,及其对于充实边疆的积极作用。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后套蝗灾相关地点示意图

图1.1:后套蝗灾相关地点示意图


图2.1:蒙地放垦部分百姓承领土地数量示意图

图2.1:蒙地放垦部分百姓承领土地数量示意图

每一筒有百余子”①,这显然是对蝗虫的神秘主义思考在作祟。由于地广人稀,加之正好处于农忙时节,当时西盟蝗灾区的百姓更愿意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中去,不仅对扑捕蝗虫的积极性不高,就是对于直接造福耕垦的渠工兴修等府工程,也缺乏兴趣。尽管参修渠工不仅有佣金,垦务局还负责日常饮食,但百姓同往....



本文编号:3961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961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d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