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埃米尔·法肯海姆对纳粹大屠杀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4-01-05 18:41
  1941年至1945年间,纳粹德国及其同伙有组织地杀害了约600万犹太人,约占欧洲犹太人人口的三分之二。大屠杀后,犹太人对长久以来信仰的上帝产生了动摇和质疑。面对大屠杀对犹太信仰造成的挑战,思想界对纳粹屠犹的神学反思也随之兴起,主要有两种观点。以理查德·鲁宾斯坦等为代表的思想家认为上帝已经死了,“上帝死了”的观点在20世纪60年代引起很大的轰动。另一种观点支持“神义论”,相信上帝的存在,认为上帝是神圣公义的救赎主。埃米尔·法肯海姆在上帝观念上属于后一种,他的观点代表的是大屠杀后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主张在后大屠杀时代依然要听从上帝的诫命,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能对上帝和世界失望,同时要敢于为大屠杀的受难者发声,铭记纳粹大屠杀的历史记忆。在大屠杀后神学反思的社会思潮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下,法肯海姆的研究中心从德国古典哲学转向大屠杀反思,这一转变在六日战争之后有着更加明显的趋势。他首先对纳粹大屠杀的消极认识进行批判,主要从批驳“上帝已死”的观念,相信上帝在纳粹大屠杀期间依然存在,上帝仍然在施行救赎和拒绝对大屠杀保持沉默态度,强调牢记纳粹大屠杀历史这两方面来阐述。在此基础之上,法肯海姆对自己认识...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法肯海姆反思大屠杀的背景
    (一)大屠杀神学反思的兴起
    (二)法肯海姆个人经历
    (三)六日战争的影响
二、法肯海姆对大屠杀消极认识的批判
    (一)批驳“上帝已死”的观念
    (二)拒绝对大屠杀保持沉默的态度
三、法肯海姆反思大屠杀的理论建构
    (一)大屠杀与“第614条诫命”
        1.“第614诫”内容
        2.后大屠杀时代犹太人的生存要求
        3.推进犹太世俗主义
    (二)后大屠杀时代与修补世界
        1.修补观念的出现
        2.反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四、法肯海姆对大屠杀反思的影响
    (一)对反思大屠杀的影响
    (二)对犹太神学思想的影响
    (三)对大屠杀纪念活动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77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877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2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