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唐君毅道德自我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9 15:10
  为了挽救近代以来儒家文化的“花果飘零”的态势,唐君毅立足儒学,综摄现代西方哲学,建立了以“道德自我——心本体”为核心的道德形上学体系,力图以此对儒家道德哲学进行现代转化。唐君毅提出的“道德自我”思想是心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结合,他将心学的“良知”转换为“道德自我”——“道德自我”是形而上的自我,是道德价值的本原,内在于一切文化活动中。在唐君毅看来,“道德自我”根源于至善的完满的“心本体”,“心本体”既是宇宙本体又是“道德自我”的根源,体现了“天人合一”,重新确立了儒家道德的形上根源。在道德修养思想方面,唐君毅吸收王阳明注重“一念”的精神,提出“当下一念自反自觉”的修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礼乐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试图将道德修养融入到礼乐生活中进行。唐君毅对理想人格的现代转型,主要依靠“感通”这一主客合一的认知方式,人我感通有道德人格,天人感通有圣贤,圣贤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主要起着凝聚人心,提升人道德感的作用,普通人要成就的理想人格就是要成为“三位一体”的人。五常德及孝悌等道德原则都是根源于“道德自我”的性德,都有其形上依据,进而确立了儒家道德的合法性。道德自我思想是对儒家心学的继承与...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价值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及难点
第一章 唐君毅道德自我思想的产生
    第一节 唐君毅道德自我思想的背景
        一、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之争
        二、儒家道德形上根源的破坏
        三、唐君毅的生命体验
    第二节 唐君毅道德自我思想的渊源
        一、立足心学
        二、综摄德国古典哲学
第二章 “心本体——道德自我”的道德形上学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道德自我之建立
        一、道德自我的内涵
        二、道德自我的特征
        三、道德自我的实践:感应做而做
    第二节 道德自我之展开
        一、文化的内涵
        二、文化活动是道德自我的分殊表现
    第三节 道德自我之根源——心本体
        一、道德自我的完善:心本体
        二、心本体存在的证明:我思故心在
        三、心本体的特征
        四、心通九境
第三章 对儒家道德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第一节 道德修养论的继承与创新
        一、“一念陷溺”之恶的来源说
        二、“当下一念自反自觉”的修养方法
        三、礼乐“化人”
    第二节 儒家理想人格的现代转型
        一、“人我感通”:道德人格
        二、“天人感通”:圣贤
    第三节 对道德原则的现代阐释
        一、家庭道德原则的现代阐释
        二、社会道德原则的现代阐释
第四章 对道德自我思想的评价及其启示
    第一节 对道德自我思想的评价
        一、道德自我思想对心学的发展及其局限性
        二、道德自我思想的理想主义追求
    第二节 道德自我思想的启示
        一、“自信自守”传统文化
        二、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启示
        三、道德人格成就“太和世界”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一、外文参考文献
    二、中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唐君毅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J]. 张力,阳红伟,李谞.  社科纵横. 2013(08)
[2]论唐君毅的“道德努力”[J]. 邵明.  湖湘论坛. 2013(01)
[3]大陆唐君毅研究综述[J]. 杨永明,牟华林.  宜宾学院学报. 2011(04)
[4]唐君毅哲学中的“道德自我”概念[J]. 金小方.  孔子研究. 2009(05)
[5]唐君毅论儒者情怀与现代人格[J]. 何仁富.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3)
[6]健全的人道主义哲学——唐君毅哲学体系述评[J]. 周辅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03)
[7]完善自我修养观——新儒学家唐君毅伦理道德观研究[J]. 何应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8]论唐君毅的道德观——读《道德自我之建立》[J]. 熊吕茂.  伦理学研究. 2008(05)
[9]现代新儒家视野中的儒家道德观[J]. 康宇.  理论与现代化. 2006(06)
[10]唐君毅对陆王心学的继承与超越——评唐君毅的心本论[J]. 史炳军,赵茂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博士论文
[1]唐君毅道德人格思想研究[D]. 孙海霞.南京师范大学 2014
[2]从道德自我到心灵境界——唐君毅形上学研究[D]. 王怡心.北京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唐君毅伦理思想研究[D]. 申欢.湖南工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97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597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3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