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

发布时间:2022-01-16 10:32
  心理学的研究中存在着两种话语形态,即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长期以来,心理学的研究是一种独白式的研究。独白的心理学遵循主客体二分法,把被研究者对象化,表现为理性的独白、主体的自言自语和方法程序的独白。“独白”的心理学逐渐丧失了生活意义,研究被束缚在方法程序的壁垒之中。独白的心理学从心理的自然一致性原则、心理的实体性原则以及心理的因果性原则三大原则出发,将人类心理等同于自然物,抹煞了人类心理的特殊性。独白的心理学最终导致了心理学专家的自言自语、心理学理论的自言自语和研究方法与程序的自言自语,最终导致了心理学的抽象化研究。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是一种“我——你”的关系。在独白的心理学研究中,这种“我——你”关系首先表现为“人——物”的关系,表现为理性的独白,追求绝对的理性,将世界看作是主体理性的附属。独白的心理学追求对心理的形式化解释,用对心理行为的研究代替了现实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研究,用对理性思想的研究代替了对现实个体与人群的研究。注重心理的结构与形式,忽略了作为心理行为的实际生活内容。独白的心理学过分夸大了作为研究者的主体的地位。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科学家是绝对的主体...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一、 导论:心理学话语形态的凸现
    1 哲学话语的转变
    2 从主体心理学到存在心理学
    3 从独白到对话
    4 从本质论到建构论
二、 独白的心理学
    (一) 独白心理学的脚本
        1 心理的自然一致性原则
        2 心理的实体性原则
        3 心理的因果性一致性原则
    (二) 独白心理学的话语形态
        1 两种心理学话语形态的分野
        2 “我的”心理学
        3 “你的”心理学
三、 对话的心理学
    (一) 对话心理学的脚本
        1 心理的非实体性原则
        2 心理的非普遍性原则
        3 心理的非因果性原则
    (二) 心理文化的对话
        1 心理主客体的对话:来自解释学的影响
        2 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对话
    (三) 心理学中的主体间性
        1 心理主体与心理文化的对话
        2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对话
        3 研究者之间的对话
        4 对话的心理学史
    (四) “我与你的”心理学
        1 心理知识与心理常识的对话
        2 合情合理的心理学
        3 我与你的心理学
四、 结语:二十一世纪的中心话语--对话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追踪现代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十个线索[J]. 葛鲁嘉.  心理科学. 2004(01)
[2]心理学的常识存在水平[J]. 周宁,葛鲁嘉.  心理科学. 2003(06)
[3]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J]. 尹艳秋,叶绪江.  教育研究. 2003(02)
[4]论心理学两种研究范式的整合趋向[J]. 秦金亮,郭秀艳.  心理科学. 2003(01)
[5]本土心理学的科学观反思[J]. 周宁.  学术探索. 2002(02)
[6]中国心理学的科学化和本土化──中国心理学发展的跨世纪主题[J]. 葛鲁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02)
[7]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J]. 冯建军.  高等教育研究. 2001(06)
[8]论心理学的日常性[J]. 周宁.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11)
[9]试析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J]. 叶浩生.  心理学报. 2001(03)
[10]美国心理学的若干发展趋势及思考[J]. 景怀斌.  国外社会科学. 2001(03)



本文编号:3592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592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0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