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 ——论马克思在哲学范式上实现的历史变革

发布时间:2022-01-15 20:05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的精神实质问题,本质上是马克思的哲学之本真精神和思想传统的理解和把握问题,同时也是在国内外学者之间长期存在观点分歧和学术争论的理论难题。在国外,主要有所谓“科学主义”的解读模式”与“人本主义”的解读模式的理论分歧;在国内,则有所谓“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实践生存论”等学术争论。这些分歧和争论所凸显的问题实质,是人们在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研究范式”的根本不同。新世纪以来,围绕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学界出现了所谓“出场学范式”、“反思的问题学范式”、“文本-文献学解读模式”、“以马解马”解读模式、“以新解马”范式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图景。这种图景,不仅表现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多元化理解和多样性概括,而且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研究中“研究范式”、“思想范式”、“研究方式”、“解读模式”、“阐释原则”等多重维度和不同概念之间的理解差异和复杂关系。就问题本身的思维逻辑而言,合理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不能脱离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思想范式”;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问题的缘起与选题的依据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模式的历史演变
    三、范式问题及其概念前提的研究现状述评
    四、本文的问题、思路、方法和意义
第一章 哲学范式内涵的重释与定位
    一、多种元素复合的“有机统一系统”
    二、哲学范式的多重维度特质解读
    三、哲学共同体恪守的哲学传统
    四、承续典范传统与凝聚研究共识
第二章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范式理解维度
    一、哲学变革根本上是一种范式变革
    二、“认识论断裂”思想的反思与批判
    三、“早晚期统一”与“多环节贯通”的范式变革
        (一) “一以贯之”的展开过程
        (二) “多维一体”的广阔领域
第三章 哲学观的变革及其问题域的转换
    一、西方哲学的本体论哲学观及其问题域
    二、从“终极本体探究”到“时代精神表达”
    三、从“思想内部的形上问题”到“现实生活的时代课题”
第四章 思想前提的变革及其价值观的转变
    一、人道主义研究目前面临的困境
    二、从“理论的人道主义”到“实践的人道主义”
        (一) “理论的人道主义”的实质和局限
        (二) 对“理论的人道主义”唯心本质的扬弃
        (三) “实践的人道主义”的历史生成
    三、“实践的人道主义”之思想前提和价值目标
第五章 思维方式的变革及其研究方法的转换
    一、由“实践观点”引起的学术争论
    二、从“本体论观点”到“实践观点”
        (一) 两极对立的“本体论的思维方式”
        (二) “实践观点”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式
        (三) “唯物论原则”与“辩证法原则”的统一
    三、从“理论批判”到“现实批判”
        (一) 从“神圣形象的批判”到“非神圣形象的扬弃”
        (二) 从“思想中的变革”到“现实社会的革命”
        (三) 无产阶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合
第六章 历史观的变革和哲学范例的确立
    一、从“历史唯心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
        (一) 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
        (二) 从“抽象的观念领域”到“现实的生活世界”
        (三) “物质生产发展史”与“个人力量发展史”的统一
    二、作为“历史观”的历史唯物主义
        (一) “经济决定论”和“历史决定论”
        (二) “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三) “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的统一
    三、作为“哲学范例”的历史唯物主义
第七章 “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范式
    一、四大环节复合的哲学范式结构
    二、“改变世界”的范式本质如何可能
    三、实践哲学范式与实践哲学传统
第八章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范式的当代价值
    一、重新回到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范式
    二、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奠基”和“理论范导”
    三、承续传统的“哲学基因”和“内在灵魂”
    四、改变世界的“范式视野”和“实践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何时成为马克思——马克思哲学综合创新起点新探[J]. 王东,贾向云.  哲学动态. 2012(07)
[2]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与“学派”[J]. 曹典顺.  哲学研究. 2012(03)
[3]科学理解范式的创新与转换[J]. 崔秋锁,蒋楼.  学术研究. 2012(03)
[4]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崔秋锁.  社会科学辑刊. 2012(01)
[5]如何写作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以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为范文[J]. 何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1(00)
[6]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的统一——论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念的理论性质[J]. 崔秋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7]提升、开拓、调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反思[J]. 刘森林.  学术研究. 2010(02)
[8]学科整合与马克思思想研究方式的转变[J]. 仰海峰.  学术研究. 2010(02)
[9]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形成与发展[J]. 钟建伟,仇军学.  体育科学. 2009(12)
[10]范式概念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应用[J]. 金吾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9(06)

硕士论文
[1]马克思哲学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人学超越[D]. 刘媛.黑龙江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91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591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6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