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困境与出路:中国美术史课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0 03:44
  本文通过对高等院校美术专业中国美术史课程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指出当前高等院校美术专业中国美术史课程面临边缘化的困境,并对形成困境的外因与内因进行了具体分析。进而阐述了中国美术史课程的人文学科性质、基础理论课程定位,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围绕“史”的主要文体特征及教材的基本规范,重点对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中国美术史教材建设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高等院校美术专业中国美术史课程的实施,应从传统的注重知识灌输的注入式教学向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性学习转变。通过上述研究,以期为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17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国美术史课程的演变及其困境
    第一节 中国美术史课程回顾
        一、民国时期课程的开设与起步
            1、课程开设的社会背景
            2、课程的设置
            3、师资及教材
        二、建国初期课程的新发展
            1、新教育方针,新教学计划、新专业
            2、师资与教材
        三、改革开放以来课程的演变
            1、课程设置的调整
            2、师资与教材
    第二节 中国美术史课程面临的困境
        一、绘画、雕塑专业的中国美术史课程
        二、 艺术设计专业的中国美术史课程
            1、设计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中国美术史课程
            2、理工科院校设计专业的中国美术史课程
第二章 形成中国美术史课程困境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形成困境的外因
        一、课程定位不明确
        二、基础理论课程普遍不受重视
        三、教育改革带来的新问题
    第二节 形成困境的内因
        一、课程目标不明确
        二、课程内容的任意性
        三、教材编写的无序
        四、课程实施方式的滞后
第三章 中国美术史课程的定位
    第一节 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一、历史学的学科性质及定位
        二、美术史的学科性质及课程定位
    第二节 课程的功能
        一、历史学的主要社会功能
        二、美术史的功能
        三、中国美术史的功能
    第三节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重要性
        二、中国美术史的课程目标
    第四节 课程设置及师资配备
        一、课程设置
        二、师资配备
第四章 中国美术史教材建设
    第一节 现有中国美术史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低水平重复
            1、体例
            2、材料
            3、观点
        二、忽视“史”的基本特征
            1、史著的文体特征
            2、标注、引文及参考书目
        三、忽视教材的基本规范
            1、先行组织者
            2、复习思考题
    第二节 中国美术史教材编写中的几个关系
        一、守正与创新
        二、“史”与“论”
        三、学术通则与教材规范
第五章 中国美术史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
    第一节 现行主要课程实施方式及其问题
        一、照本宣科
        二、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第二节 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
        一、课堂教学:从注入式教学到研究性学习
            1、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2、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二、以课堂讲授为主到多种实施方式并用
            1、课堂讨论
            2、学术讲座
            3、专业考察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579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579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e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