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1-12-30 16:29
  政治建构中普遍权利取向的民主原则和经济现代化所倚赖的泰勒原则是否就是教育的道德性理想的上限?后现代的宪政理论和女性主义思潮以及整体与具体的辩证法使教育学者不可能满足于标准化、目标式的现代教育的已有成就,而无视千百万学生的现实异质性对于教育的殷切吁求。在此背景下,美国教育学会主席内尔·诺丁斯教授尽二十年的学术努力,提出了重视生命差异、关注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关怀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关怀伦理学以及关怀取向的教育思想。她认为:以关怀为取向的道德性应该体现于教学、评价、管理等教育的每一过程和方面,并提出了关怀教育详尽的实施建议。她指出:只有重视个体性、具体性和学生真实感受的关怀性教育才是道德的教育,只有道德的教育才能孕育有效的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才能使之成为有责任感、有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的关怀者,才能使其获得人生的幸福。就道德教育而言,她质疑受科学主义、唯认知主义和男性中心文化传统支配的道德认知教育模式,她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强调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对学生体验和感受的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同时以现象学的方法细致探讨了道德教育的四种方法:以身作则、对话、实践和认可。这种思...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关怀伦理学和关怀教育理论产生的文化脉络之构述法分析
    第一节 关怀教育理论产生的社会学理论背景
        一、 强调多元和差异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学思想
        二、 女性主义视角
    第二节 关怀教育理论产生的哲学背景
        一、 人本主义哲学传统和人本主义教育哲学
        二、 辩证哲学思维方法论
        三、 罗尔斯的政治哲学:同与异
    第三节 关怀伦理学的伦理学背景
        一、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二、 基督教伦理学
        三、 自然主义伦理学和幸福论
    第四节 关怀教育理论的教育学背景
        一、 布贝尔的我-你关系
        二、 杜威的影响
        三、 柯尔伯格公正取向的道德教育理论
    第五节 诺丁斯关怀理论形成的社会现实背景
第二章 “关怀”范畴分析
    第一节 “caring”的符号学意义探讨
    第二节 诺丁斯关怀范畴的结构分析
        一、 诺丁斯的关怀范畴是什么--结构分析
            (一) 关怀的动机
            (二) 关怀的两个环节
            (三) 关怀者发出的关怀行为完成于被关怀者的接受
            (四) 关怀的圈层说及其自主性和制约性
        二、 我的补充观点之一:关怀范畴不是什么
        三、 我的补充观点之二:关于范畴中的几个核心概念
    第三节 诺丁斯关怀范畴的哲学特点分析
        一、 关怀的关系性(关怀.关系.教育关怀)
        二、 理性与情感的统一性
            (一) 理性与关怀的关系之观点流变
            (二) 诺丁斯的情理交融关怀观
        三、 其他:具体性、有限性、性别问题
第三章 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的特点与方法
        一、 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的特点
        二、 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的方法
    第二节 有关教学、课程与评价的关怀教育理论
        一、 从教学中的性别非关怀现象到道德教育中的关怀理论探讨
        二、 教学、课程、评价、管理等教育方面的关怀教育思想
            (一) 有关教学的关怀教育思想
            (二) 教育管理、课程及评价方面的关怀教育理想
    第三节 关怀与幸福
        一、 诺丁斯《幸福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论题
        二、 关怀论与幸福论的关系
    第四节 关怀教育理论的历史分析
        一、 宏观视角下历史中的关怀范畴:从类到个体的取向
        二、 微观对比:两种权威-服从式道德与自主-反思式关怀道德
    第五节 诺丁斯理论对实践的影响
        一、 关怀理论的实践影响概述
        二、 实践个案:南卡罗莱那州大学关怀型幼师培训计划
            (一) 体验关怀
            (二) 实践关怀
            (三) 关怀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四) 学会关怀:持续不断的反思和改进
第四章 对诺丁斯关怀理论的评价之评价
    第一节 关怀与女性主义
        一、 女性学者用理性方法著书立说的合理性
        二、 强调女性的关怀会否加重对女性的剥削?
        三、 仅从女性视角建立关怀理论是否单薄?--我的历史文化理论分析
    第二节 关怀与正义
        一、 偏重正义伦理学的学者对诺丁斯关怀伦理学的批评
        二、 关怀取向的学者主张以关怀整合正义
    第三节 关怀与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
        一、 诺丁斯论社群主义和品格教育
        二、 诺丁斯论自由主义
    第四节 其他批评意见及我的回应
        一、 关怀本身的善恶问题
        二、 关怀道德教育的“认可”是强权吗?
        三、 关怀伦理的理想性与现实性
第五章 中国关怀教育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 中国古代儒、道关怀思想简要述评
        一、老子的民生关怀思想简要述评
        二、先秦儒家政治化、个人美德论关怀思想分析
            (一) 先秦儒家关怀思想的政治性、非关系性特点及其对教育关系的影响
            (二) 先秦儒家一些于今天仍适用的关怀观点
        三、小结
    第二节 现代中国的关怀教育思想与实践
        一、 现代中国关怀教育理论简述
        二、 现代中国的关怀教育实践
第六章 现代中国关怀教育的特点、问题及其思考
    第一节 中国现代关怀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我国关怀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
        一、 家庭教育中的关怀问题
            (一) 民工等贫困家庭中儿童忽视问题分析
            (二) 精英家庭中儿童忽视问题分析
            (三) 儿童忽视问题的时代特点
        二、 学校中的关怀教育问题
            (一) 道德教育与教育的道德性的关系应该像心脏与遍布全身的血管
            (二) 学科教育:灌输、训练和标准化有余,差异性和关怀性不足
                1 语文教育中的关怀问题
                2 体育教育中的关怀问题
        三、 教师所受关怀与教师给出关怀之间具有相关性
            (一) 对教师关怀不足的认识论根源:结构主义角色观
            (二) 对教师关怀的几对矛盾和错位
            (三) 对教师的关怀:教育能做些什么?
            (四) 教师关怀与教师培训
        四、 标准化成才观的潜流与人们对个体身份的渴求之间的矛盾
    第三节 中国教育关怀问题的可能对策
        一、 道德教育应重视叙事教育法的应用
            (一) 生活圈层叙事对于加深理解现实人际关系的作用
            (二) 文本叙事对于拓展道德想象力和体验空间的作用
            (三) 自我叙事与被关怀事件的温习、体悟及关怀能力的培养
        二、 思想关怀
            (一) 我国教育注重思想关怀的必要性
            (二) 教育可以如何给予思想关怀
        三、 教育关怀的时间性
        四、 教育关怀的空间性
        五、 教育关怀的其他主要属性
第七章 从关怀的视角考察中国的特殊教育
    第一节 从人性观的嬗变看特殊教育中关怀的演进
        一、 早期道德情感主义人性观对残疾人教育的影响:零阻力和零动力
        二、 早期理性主义人性观对残疾人教育的影响:观点上的阻力与方法上的动力
        三、 现代人本主义人性观全面启动西方的残疾人教育
        四、 后现代非标准化人性观与教育不强调正常与残疾之分的态势
        五、 从后现代人性观及关怀视角反观我国的特殊教育走向
    第二节 论我国特殊教育新近一项体现关怀的政策--允许残疾人报考研究生
        一、 新政策出台的背景
        二、 新政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道德性与关怀性的意义
        三、 新政策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关怀与成长--中国特殊教育的个案
        一、 关于理性关怀和接受的个案--对残疾学生的关怀
        二、 特教学校优秀毕业生从被关怀者向关怀者的转换
        三、 从个案谈特殊教育对硬件的倚赖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诺丁斯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J]. 侯晶晶,朱小蔓.  教育研究. 2004(03)
[2]中法蜜月与中国转型[J]. 熊培云.  南风窗. 2004(04)
[3]论人性观的嬗变对特殊教育的影响[J]. 侯晶晶.  现代特殊教育. 2004(01)
[4]西方体育哲学之道德嬗变[J]. 翟国范,张林学.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2)
[5]国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 乐传永,张夫伟.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1(02)
[6]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 鲁洁.  教育研究. 2000(07)
[7]2l世纪的道德重建与儒家伦理[J]. 陈增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3)

博士论文
[1]品格教育论[D]. 丁锦宏.南京师范大学 2003
[2]希望与命运[D]. 薛晓阳.南京师范大学 2003
[3]道德体验论[D]. 刘惊铎.南京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558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558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9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