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个案工作介入家庭暴力下儿童的抗逆力提升探究

发布时间:2024-05-17 16:35
  儿童阶段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生理及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家庭暴力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以往传统的介入方式主要是从创伤治疗或心理干预入手,旨在帮助儿童脱离目前的家庭暴力环境,很少有研究能关注到遭受家庭暴力的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是否有依靠自己抵御困境的能力。本文以抗逆力理论为视角,采用个案研究法对家庭暴力下儿童抗逆力提升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研究中,一方面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尽可能多的获得案主在介入前和介入中以及介入后的资料,另一方面运用评估的方式,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得出了三点最终结论:(1)家庭暴力下的儿童具有抵抗逆境的能力;(2)家庭暴力下儿童的风险因素大于保护因素;(3)家庭暴力下儿童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抗逆力。同时,笔者对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一是个案工作介入缺乏普遍性,二是个案工作对社会工作者要求的“矫治者”角色与抗逆力理论强调的“支持者”角色在实务进行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冲突,如何在保证案主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平衡两种角色,是笔者在今后的社会工作服务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与...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理论依据
    第一节 抗逆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一、抗逆力的概念
        二、抗逆力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抗逆力的运作操作
        一、抗逆力的运作方式
        二、抗逆力的概念操作化
第三章 案主的抗逆力现状分析
    第一节 案主抗逆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案主相关信息
        二、案主面临的风险因素
        三、案主的保护因素
    第二节 家庭暴力下的儿童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
        一、儿童与家庭的互动关系
        二、儿童与学校的互动关系
第四章 个案工作介入的实务过程
    第一节 个案工作介入的可行性
        一、个案工作的本质有利于专业关系的建立
        二、个案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有利于服务的推进
        三、个案工作的个别化原则有利于服务效果的提升
        四、个案工作的功能有助于服务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第二节 个案工作介入过程
        一、接案与建立关系
        二、问题诊断与需求分析
        三、制定目标与工作计划
        四、开展服务
        五、结案
        六、评估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结论
        一、家庭暴力下儿童的风险因素大于保护因素
        二、社会工作介入可促使家庭暴力下的儿童形成抗逆力
        三、促使儿童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抗逆力
    第二节 反思
        一、个案工作缺乏普遍性
        二、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儿童抗逆力量表
附录二 访谈记录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975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975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b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