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上海人口郊区化的时空节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2 01:26
   人口郊区化是城市人口分布由向心集聚走向离心扩散的重要转变,与众多自然地理现象相类似,这一现象也存在着时空节律,即其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中的空间推进存在着规律性,探讨这一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人口郊区化现象,并且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发展。本文选取上海为样本城市,运用统计分析、GIS分析技术等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对上海城市人口分布变动分阶段的探讨寻求上海人口郊区化现象出现的时间节点,通过定量分析上海人口密度分布模式的演变推求上海人口郊区化空间推进的一般规律。同时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郊区化现象之间的相互响应,对上海人口郊区化的动力机制加以分析,并通过对上海内部小区域浦东新区人口分布变动的深入分析对前述空间和时间规律、动力机制加以验证。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上海人口郊区化启动于20世纪80年代,以核心城区的人口增长幅度低于外围地区为标志。自20世纪80年代启动以来,上海人口郊区化不断向外推进,在空间上表现为人口密度梯度的不断降低、人口密度分布曲线由陡峭逐渐趋向平缓。与西方发达国家郊区化机制不同,超前于经济发展的上海人口郊区化与制度变迁、城市规划、房地产市场、交通建设、旧区改造密切相关。作为上海内部的一个扇区,浦东新区的人口也出现了郊区化态势,表现为人口由中心向外围的扩散。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C924.2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上海人口分布变动的时间节点
    2.1 近代上海人口分布变动
    2.2 建国后上海人口分布变动
第三章 上海人口郊区化空间尺度演变—基于人口密度分布模式的探讨
    3.1 模型选取及定义
    3.2 1982年以后上海人口郊区化的模型解析
第四章 上海人口郊区化动力机制研究
    4.1 政策变迁推动了人口郊区化
    4.2 城市规划引导下的产业布局调整、郊区城镇建设推进了人口郊区化
    4.3 旧城改造极大地促进了人口郊区化进程
    4.4 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有力支撑了人口郊区化
    4.5 交通条件改善为人口郊区化创造了条件
第五章 郊区化动力机制在浦东的验证
    5.1 浦东新区人口分布变动的历史演变
    5.2 浦东新区人口密度分布演变与新区空间形态变化
    5.3 浦东新区人口分布变动的影响因素
    5.4 浦东新区人口再分布预测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对大城市人口郊区化时空节律的思考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敏;1990年代以来上海市少数民族人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贾宁;基于分形的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何健;1990年代南京市人口的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亚婷;清代上海岁时节日活动时空间研究(1750-1900)[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80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880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8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