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

发布时间:2024-04-21 13:56
  “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从来就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但是,意识形态在最初的马克思主义那里,却是一种亟待彻底消除的社会现象,“意识形态”一词是一个典型的否定性概念,根本不存在所谓意识形态的“建设”问题。那么,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就有一个关于这一概念的认识发展变化的问题,即马克思主义对待意识形态问题在什么意义上由理论批判立场转为正面建设的立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又是在什么时候在何种意义上确立的。本文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要线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从确立处理意识形态的基本原则到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学说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学术梳理,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提出和使用还原到马克思主义创建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下理解它的真实内涵,通过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分析,着重探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提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意识形态现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近代欧洲几百年的思想渊源,开创了思考意...

【文章页数】:23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价值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价值
    第二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研究综述
        1.2.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突出贡献
        1.2.2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新兴热点
        1.2.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不足及建议
    第三节 基本思路、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 基本思路
        1.3.2 框架安排和主要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回顾:近代以来的意识形态思想路径
    第一节 "意识形态"概念产生之前的思想历程
        2.1.1 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缘起:去蔽
        2.1.2 意识形态学诞生的准备:走向感觉论
    第二节 "意识形态"概念的产生
        2.2.1 "意识形态"概念的诞生:作为观念学
        2.2.2 "意识形态"内涵的突变:契合于异化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基本原则的确立
    第一节 社会环境和精神遗产
        3.1.1 社会环境
        3.1.2 精神遗产
    第二节 基本原则的初步形成
        3.2.1 "意识形态"范畴的创制与使用
        3.2.2 意识形态探讨的原则:置入理论与现实关系之中
        3.2.3 "意识形态"的本质:作为幻想和对现实的曲解
    第三节 基本原则的进一步深化
        3.3.1 "意识形态"的准确界定与"拜物教"
        3.3.2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生与作用:对"思辨"的批判
        3.3.3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对"材料本身"的批判
    第四节 基本原则的全面阐释与发展
        3.4.1 所谓的"意识形态"定义
        3.4.2 基本理论的全面阐释:作为历史存在的意识形态现象
        3.4.3 意识形态策略的调整:对马克思主义的主动调整与运用
第四章 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立场的分歧
    第一节 实际环境与形势
        4.1.1 资本主义的发展
        4.1.2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二节 "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
        4.2.1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化
        4.2.2 作为社会构成要素的"意识形态"
    第三节 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统理解与提供的现实策略之间的断裂
        4.3.1 理论准备:对经济基础决定性作用的强调
        4.3.2 现实中的马克思主义:立足于现实的行动指南
        4.3.3 主动的意识形态斗争:社会主义的现实出路
    第四节 理论立场的偏差与对现实的误判之间的关联与互动
        4.4.1 理论基调:对意识形态革命性作用的重视
        4.4.2 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清算:作为意识形态
        4.4.3 改良性意识形态策略: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准备
第五章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基本思路的形成
    第一节 产生背景
        5.1.1 外部实践的发展
        5.1.2 文化自身的变化
    第二节 "意识形态"概念的扩大
        5.2.1 "意识形态"概念的扩大
        5.2.2 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与同一
    第三节 卢卡奇:超越物化意识的阶级意识
        5.3.1 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批判:物化现象和物化意识
        5.3.2 解除异化之理:总体性原则的恢复
        5.3.3 解除异化之路:"阶级意识"的培养
    第四节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性的重建
        5.4.1 理论起点:工人运动的失败和马克思主义的危机
        5.4.2 理论重塑: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性的恢复
        5.4.3 革命路径:意识形态专政的建立
第六章 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
    第一节 产生背景
        6.1.1 实践基础
        6.1.2 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提出
        6.2.1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产生
        6.2.2 "科学的意识形态"的使用
    第三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本原则的确立
        6.3.1 基本理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提出并确立
        6.3.2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培养:以灌输为原则
        6.3.3 灌输的内容:作为思想武器的马克思主义
    第四节 社会主义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的初步思考
        6.4.1 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意识形态:建设为主
        6.4.2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教育联系政治
        6.4.3 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补充了俄国经验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960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960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1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