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农村“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的历史与现实

发布时间:2024-05-13 05:50
  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使"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必须处理好教育动员群众与接受群众监督、接纳群众意见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党员联系群众"潜藏着"命令主义"与"尾巴主义"等偏差的可能。农村"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功能的变迁,使其实践偏差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当"党员联系群众"的内容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从"思想沟通优先"转向"以资源输入为主"时,由于偏差修复机制的政治色彩淡化,以及受"材料党建"等基层党建中形式主义的影响,文书材料、会议、组织活动和党员考核等已丧失了修复党群联系的功能。明晰"党员是谁"这个问题,让党员清晰定位自身的角色并适当划分自身的行为边界,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党建的重要前提。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农村“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的历史流变
二、教育动员群众与接受群众意见:“党员联系群众”实践中的辩证关系
三、命令主义与尾巴主义:“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的实践偏差
四、思想政治建设淡化致使偏差修复机制失灵
    (一)基层组织生活及党员考核机制存在偏差
    (二)党员干部的政治建设淡化
五、总结与讨论:党员是谁?



本文编号:3972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972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d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