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国际化合作办会机制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4-07-24 11:34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经济论文,主要是关于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国际化合作办会机制创新研究,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一、联合主办国机制与中博会国际化发展联合主办国机制是展会组委会为了更好地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加快推进展会的国际化进程,根据特定展会的宗旨、定位、目标和发展战略的需要,以政府间合作的形式,通过实施特殊的优惠条件,吸引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整体组团参展参会的特色办展方式。从中博会以往的实践来看,主宾国通常通过设立至少1万平方米主宾国馆的形式参与到中博会的主办中来。

  (一)联合主办国机制对中博会国际化的决定性影响中博会组委会认为,②通过主宾国机制,有效地树立了中博会的国际化形象,带动其他境外中小企业前来参展参会;独特主宾国办展机制的建立,使中博会走出了一条高效、快速,且有别于其他国际性展会走过的国际化道路。成为中博会走国际化之路的加速器。

  联合主办国机制对中博会的快速国际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这一机制不是中博会国际化的唯一途径。中博会国际化目前遇到的瓶颈既与联合主办国机制实际运作面临的困难密切相关,也与中博会对联合主办国机制的路径依赖有关。关于联合主办国机制在中博会国际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我们有以下几个基本判断:

  第一,主宾国参展商占据境外参展商的半壁江山,对中博会通过UFI认证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第二届至第八届中博会,境外参展商数量平均占总参展商的比例为20.5%;特别是从第三届以来,平均稳定在23%左右(图1)。在境外参展商中,来自主宾国的参展商约占一半左右。从第二届至第八届中博会,主宾国参展商占境外参展商数量的比例平均为51.38%,占总参展商数量的比例平均为9.35%。可见,笔耕文化传播,主宾国机制的实施,为中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UFI认证标准提供了国际参展商指标方面的可靠保证第二,主宾国参展商所租用场地的平均规模小于中博会的平均水平,且对中博会的参与度有弱化的趋势。从第二届至第八届中博会,境外参展商的展位数量占总展位数量的比例平均为18.45%,小于其数量占总参展商的比例,说明其租用场地的平均规模小于中博会的平均水平。从发展态势看,境外参展商的展位数量占总展位数量的比例呈倒u字形,第一届和第二届平均为15.37%,第三届、第四届和第六届平均为26.39%,第七和第八届平均为9.61% (见图1)。近年来,境外参展商的展位数量占总展位数量的比例有下降的趋势,中博会对国际参展商的吸引力有弱化的迹象。

  第三,主宾国参展商成交额占整体成交额的比例很小,作为一个国家的影响力未在中博会上充分展现出来。从现有数据上看,自主宾国机制实施以来。除第四届主宾国参展面积达20000平方米外,多数情况下为10000平方米,约占展览总面积的10%左右,且基本保持稳定。同时,主宾国参展商成交额占整体成交额的比例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二)联合主办国机制面临的瓶颈随着机制设计、发展定位、1:3碑传播和实际运作层面问题的逐步显现,中博会特有的联合主办国机制运行进入到了一个瓶颈期,其主要表现是:

  I.机制设计:主宾国政府组团意向与市场取向不对接中博会主要以政府间合作的形式进行主宾国机制的运行,而这一方式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参与海外展会的运作模式不对接。一方面,这些国家的政府并不能强制企业参加某一展会,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是否组团参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尊重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的意见。中博会主办机构从走访的德、英、新加坡等大部分国家中,都得到了相同问题的反馈。④这一情况限制了主宾国的选择空间。

  2.发展定位:综合性展会定位与专业性需求不匹配中博会最初是以综合I生展会面世的,而目前企业对展会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参加专业展会。这一趋势同样反映在国际客户对展会的选择上,多数境外中小企业更愿意参加专业性展会而不是综合性的展会。中小企业参展意愿不强.也严重影响着其国家主动出面担任主宾国的积极l生。调整中博会的发展定位,进一步强化其专业化形象,是提升境外中小企业参展积极性,增加选择主宾国主动性的有效途径。

  3.口碑传播:合作的短期性与展会国际化的可持续性要求不协调由于良好口碑未能随着中博会举办次数的增加而有效形成和传播,不但使以往的合作伙伴可能没有兴趣再次合作,而且也造成潜在伙伴合作意愿的减弱,导致中博会在主宾国选择上范围越来越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随着中博会举办次数的增加,可供选择的优质主宾国资源El益减少,最终可能使联合主办国机制难以为继。对中博会国际化品牌的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4.实际运作:展会计划的刚性要求与主宾国的柔性选择不同步在联合主办国机制推出的前几年,主宾国政府都非常重视,通常都能派出部级以上的政府官员率团参展。但近两年来,选择主宾国工作很难做到计划性和周密性,往往难以在本次中博会闭幕前确定下一届主宾国,对下届中博会筹备工作带来一定的冲击。如在第八届主宾国选择上,外交部早在2010年1月底就照会俄罗斯方面。但俄方延至1 1月中旬方答复我方不能合作举办,给第八届主宾国选择造成很大被动。⑧二、中博会国际化发展水平判析世界会展业在国际化发展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品牌移植。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大都拥有多个会展品牌,通过品牌展会的国际移植抢占国际展览市场。

  已成为国际会展业的新方式。二是全球扩张。近年来,国际知名会展公司纷纷通过资本运作进入国际市场,寻求更大发展。如德国实力最强的五大展览公司已全部进入中国。三是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国际化。更多地关注国际市场,吸引更多的国际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参与,是世界各国会展业共同的做法。

  (一)中博会国际化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置于国际视野,中博会国际化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办展规模尚有差距。根据《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12)}整理的资料,以展出面积计,2010年世界展览会100强第1位为555000平方米,第100位为105000平方米,中博会可进入9O位以后,与前20强差距较大。

  第二,国际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占比差距明显。与国际着名展会相比,中博会海外参展商和国际参观者的比重亟待提高。根据《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10)}整理的资料,2004~2008年,德国年均国外参展商占全部参展商的比例为52.97%,且比较稳定,远高于中博会近几届平均23%的水平。从观众来源国构成上看.德国展览平均有20%的观众来自国外,其中约30%来自欧洲以外的国家。⑥以2011年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为例,参展商有4200多家,来自70多个国家;参观者达339000多人,来自l10多个国家,来自德国以外的观众超过20%,其中超过50%的观众专程来观展。此外,还有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企业的CIO、100多个国际商务代表团和来自58个国家的超过5000名记者到场。⑦对比中博会现有的资料,第一、二、四、六届的国外采购商分别为5600人、32000人、68000人和12600人,分别占观众人数的4.75%、16.16%、22.30%和4.95%,平均为12.04%,而且波动较大。



本文编号:4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4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f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