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私人权益资本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初探

发布时间:2014-07-24 11:29

  本文是选自《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经济论文,主要是关于私人权益资本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初探,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表现形式、成因分析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表现形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即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具体分为内源融资、银行信贷、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等形式,后三者同属于外源融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同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的积累能力差,融资量不足。内源融资指企业主通过自身或企业内部获取资金的融资行为。由于中小企业在分配过程中现金流量不足,自我积累能力差;新税制的实施使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枯竭,笔耕文化传播,举步维艰;同时折旧率过低,无法满足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需要;所以,导致中小企业内源量有限。

  第二,银行贷款限制多,成本高,获得难。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依赖程度高,但是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很少提供长期信贷;企业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与特定筹资方式相关的费用,与国有大企业相比,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时的要求、审批程序都高很多;并且很多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风险、实施集约化经营、将资本集中调配使用,信贷资金绝大部分投向了大企业。

  第三,股票、债券融资渠道不畅通。由于资产规模、资金数量等的限制,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不能进入公开的证券市场进行股票融资;并且发放企业债券又受到“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约束,大多数在非公开的资本市场上小范围内发放企业债券以满足对资金的需求。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有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银行方面的原因,也有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不对称的制约。中小企业自身而言,企业内部会有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客观现象;并且多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在财务和经营状况上信息透明度低;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考虑,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抵押担保能力差;这些都导致中小企业违约后信用损失较小。

  银行体系结构方面,由于我国信用担保体系风险投资体系仍不健全,国有商业银行为防范风险,上收贷款权限,大规模撤销基层网点,倾向于给国有企业贷款,这些都降低了银行追回违约贷款的可能性;我国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银行对恶意违约企业的追究成本高,造成银行大多放弃追究。

  从信息不对称方面分析,现实中的市场经济行为并不是建立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瓦尔拉斯均衡状态的。大多数交易的双方之间是信息不对称的。Stiglitz和Weiss认为,由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下面通过动态博弈分析,说明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产物。

  基本假设:银行和企业是该博弈的参与者,并且双方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以追求自身最大利益为决策的目的;银企之间贷款关系成立后,企业是否还贷就由企业自己决定,信息不对称下,企业了解自己的信息,而银行不了解企业的信息;双方进行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一方采取行动后,另一方可以根据前者的行动决定自己的行动。

  自然决定两类企业:信用好和信用差的企业,前者总是“履约还贷”、后者总是“违约赖账”,银行对两者的比例预期概率设为P和l—P。具体博弈过程见图1:模型描述:首先,两类企业都会选择申请和不申请贷款,如果不申请,博弈结束,收益为(0,0)。

  其次,银行根据对企业信用类型的预期概率,判断对两类企业选择批准贷款或拒绝贷款,此时博弈结束,得到收益矩阵:信用好的企业申请贷款,银行批准,则双方收益(1,1),若不批准,银行付出了机会成本,同时好的企业由于缺少资金失去了再发展的机会,因此收益为(一1,一1);信用差的企业申请贷款,银行如果批准,那么银行付出机会成本又丧失了贷款金,企业得到资金和发展机会,此时收益为(一2,2),银行不批准,则收益为(O,O)。

  均衡分析:银行批准贷款的期望收益为1×P+(1-p)×(一2)一3P一2,拒绝放贷的期望收益为0。当3P一2>O,即P>2/3时,银行选择贷款。从均衡分析可以看出银行认为信用好的类型的期望概率很高时,才会选择放贷。

  企业选择不申请贷款的收益为0,选择申请时,无论银行批准与否,其损失都不会太大,因此企业一定会申请贷款。而现实中,银行对企业信用好的类型的期望概率比较低,因此银行会拒绝贷款。因此,该博弈的完美贝叶斯均衡为:信用好和信用差的企业都选择申请贷款,银行总是拒绝贷款,从而解释了我国信息不对称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二、私人权益资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可行性分析

  (一)国内外实践证明私人权益资本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和风险投资相比,私人权益资本进入我国的历史并不长,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发展,我国出台政策、法律的支持,我国的私人权益资本行业发展十分迅速。2004年6月,美国新桥资本(New Bridge Capita1)以12.53亿元人民币从深圳市政府中收购深圳发展银行17.89 的股权,成为中国内地第一起典型的私人权益资本案例;据清科研究中心2011年2月发布的中国权益资本投资年度调研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权益资本投资市场共发生完成投资交易363起,投资总额达103.81亿美元;近几年来,国内成功实现上市的一些企业,如百度、盛大、第九城市、携程、前程无忧、如家、分众传媒、新浪、蒙牛乳业等,在上市前都进行过两至三轮的私人权益资本的融资。

  美国是个以私人提供资金为主的国家,政府较少直接参与企业的投融资及经营,私人权益市场日益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私人权益资本投资也已经成为个人、企业甚至是金融机构的投资发展趋向。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私人权益投资尤其是风险投资的蓬勃发展促成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历史上第一次连续9年的低通胀、高增长的经济繁荣局面。美国的实践证明,发展我国的私人权益资本市场,对于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和管理瓶颈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近几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私人权益基金的增速有所放缓,在2009年甚至出现下滑,但2010年逐步回升,且总体规模及影响仍不断扩大。2011年6月26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2011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论坛”



本文编号:4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4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5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